文 ︳王呈祥
记得专注书法那几年,导师常常念叨:“一定要临摹古人,不可学习当代人。还要多读书,提升自身内在。”导师谆谆教导,并以“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沧浪诗话》)为我们解说其中缘由。如今想来,仍觉得入情入理。
这倒不是说当代人写的不好,而是当代人也是从古人那里取法,即便水平高超,也难与古人相比。学习他们只能知其然,却不能知其所以然。正如当今的“毛体书法”大师们,个个比猫画虎有模有样,以为得其根本,实则画皮不画骨。
善模仿是他们第一技能。只追求相像,从不问所学字体从何演变而来,自身也无功底和学识,上来便比着葫芦画瓢,形同复印。善忽悠是他们第二技能。多以某书画院院长、副院长、院士;某书画协会主席、副主席、理事自居。
不可否认,在诸多“毛体书法”学习者中,有人单纯出于喜好或向伟人致敬。但从现实来看似乎喜好者寡,图名利者众。大都在利用看似显赫实则“鸡肋”的头衔大行忽悠之道,目的是把作品卖出去,从而获取所谓“润笔费”。
不久前,某文化广场不知道搞什么活动,请来了几位“毛体书法”大师。他们身着中山装,梳着大奔头,每人手指间都夹着一支香烟——还别说,真有几分相似。起初我以为宣传什么东西,后来他们也着实在宣传——卖字画。
主持人介绍,几位大师来自某某书法协会,书法获得过某某大奖,曾被某某国领导人收藏,升值空间有多么多么大……只管往大了说,反正别人不知道。欲让其心甘情愿掏钱,必须先以话语说服,他们深谙此道。吊足群众胃口,下面进入卖字正题。
什么“北国风光”,什么“天高云淡”,什么“久有凌云志”,应有尽有。他们有一个特点:只写伟人写过得,不写其他内容。大师们这边写,主持人那边喊,为了让大家都能欣赏到、买得起,往日卖多少多少万一尺,今天每幅仅收1000,外送大师合影。意思还要感谢他们大降价、给机会与大师合影。
有没有人买?把“没有”去掉。购买者为数众多,而且多为岁数偏大的人,想必出于情怀。没有这么多现金怎么办?可以扫码,年纪大不会扫,还可以刷看——不怕你花不掉钱,就怕你没有购买冲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里,我就看到有20幅卖出,后来又卖了多少不知道,我走了。
利用民众的情怀达到了获利的目的,然而他们根本不知道学识和书法的关系,只得外形,不修文化: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书法没有内涵,还能叫书法吗?只是白纸上的一堆文字而已。“毛体书法”大师们别再忽悠了,你们的字不具备忽悠价值。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哦。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二小书法,我们一起探讨;如果您认同文中的观点,请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