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一季的决赛里面有这样一个辩题“不生孩子有没有错”。肖骁在里面持反方,给出的理由是:他的人生经验没有教给他,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父亲。
可是,我们很多父母都知道。做父母并不是像考试那样,备考很多年,合格了才让你生。很多时候,都是有了孩子才学会当父母的。
我妈妈有我的时候,自己还像个孩子。她喝醉了酒,会装模作样的掐我,抱怨我对她不够好。我越长大越理解她——一个母亲并不是天生就会当母亲的。我能包容她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接受她撒娇和不讲道理。
她的初恋是在16岁的时候,对象是我爸爸。即使这段感情不得善终,很多年过去了,她依然记得我年轻时候的爸爸和她每天江堤散步的那段时光。
我小的时候觉得她笨拙而粗鲁。给我打毛衣会戳得自己满手是洞。不会做饭,每次给我洗澡都洗不干净。一到冬天,澡盆里的脏衣服堆积如山……
在我们屈指可数的相处的几年中,我和她不停吵架。理由是我觉得自己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跟她对立、仇视。
童年的我,觉得自己缺失了人生中最初的母爱,一直在怀疑和自我厌恶中徘徊不前。那个时候,我可以轻而易举得到朋友老师的喜爱,却不能确定自己的母亲是爱我还是厌恶我。
有一次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句话,大意是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部法律规定母亲必须爱孩子,把孩子放在生命中的首要位置。那个时候,我哭了很久。然后突然明白,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感情都需要缘分。就好像你无法得到一个不爱你的人的垂青,再努力再优秀也不行。
懂了这个道理以后,我开始释然,开始明白不必强迫自己讨人喜欢。
等我慢慢长大,我开始站在一个大人的角度去看待我和母亲的关系。我发现,当我把她作为朋友而不是母亲来对待和要求的时候,我们彼此都松了一口气。
我记得一次翻看《儿童文学》,里面有一章叫《母亲的初恋》。那个时候看到非常震惊。因为那个时候才明白,母亲一开始并不是母亲,她也有自己的人生和重心。只不过,母亲在成为母亲之后放弃了那么多的东西,才成为此刻孩子可以依赖、抱怨和嘲笑的那个母亲。
我们之所以赞美母爱,是因为它存在于人类最初的生命形态和社会结构,是因为它的不计回报和无私奉献,是因为它填补了每一个孩童对于爱和关注的需求。
但我们要懂得,我们源自母亲,却又和母亲彼此独立。孩子不可以一直充当一个索取和依赖的角色。
现代心理学强调家庭关系对于一个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而家庭关系的和谐绝大部分取决于家庭里的母亲。
但在这世界上,大部分的家庭都有过悲哀困苦的经历。也许你忍受过父母的漠视、偏心,家庭的贫困、争吵,甚至极坏的家庭破裂或者家庭暴力。可是你要知道,在你成为一个成年人后,是不可以每一次都把这作为自己退缩和逃避的借口。
我们活着,已经那么那么不容易。而其中快乐的时光又那么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