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振委会推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生日快乐!祝我生日快乐!天天都要快快乐乐!
似乎只是黄粱一梦,梦醒已过四十九个年头。
母亲说,当日发动的时候,她还在地里干活,忍着肚痛回到家里,自己烧水洗了澡,换了被汗水和羊水弄湿的衣裤,叫了隔壁的会接生的婶娘,然后喝下一碗红糖水躺在床上。母亲说,我是乖的,没怎么折腾她,几次阵痛后就顺利出生,只是瘦瘦小小,皱巴巴的像个小猴子,甚是难看 。
小时候挺乖巧,嘴巴甜,也不怕生。学习也好,只是数学思维差一点,但很努力,成绩一直不差。还能照顾弟弟,护崽子一样护着弟弟们。
十来岁的时候开始叛逆,和母亲顶嘴,和父亲犟,打不得骂不得,尤其骂不得,批评几句就炸毛。
慢慢与母亲的关系疏远,因为母亲喜欢唠叨,总用不好的话说我。父亲还是很有耐心,即使我驴犟驴犟的,父亲还是耐心地慢慢磨我性子,直到我低头、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父亲从不打人,除非是原则性的问题。可是,母亲急眼了就会操起竹条子抽人。竹条子是用竹子的枝条去了叶子做成的,抽在人身上贼疼,尤其是夏天,被抽中的的地方,一条条红肿的伤,有点点的破皮、又红又肿,沾了水更是疼的厉害。被打一次,会记得很久很久(真的是太疼了),涨教训,就不敢犟嘴了。
父亲说,我不是最聪明的,却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知道要为对的事情坚持,有勇气,是好事,只是可惜少了手段(谋略)。
初中毕业的时候,正赶上内地南下打工浪潮汹涌之时。大部分的女孩被迫放弃读高中,不得不跟着亲戚朋友南下打工。
那时候家境不宽裕,母亲也想让我跟着小舅小姨她们南下,倔强的我不吃不喝,宁愿穿着补丁衣裤也要坚持继续上学(现在想想,心中愧疚,是对父亲的,也是对母亲的,如果那时候懂事一些,早一点为家里分担,父亲或许就不会那么早离开我们)。
后来上了大学,虽然不是梦想里的师范大学,也终是如愿以偿。
然而,生活给了我当头一棒。毕业一年后的那个冬天,父亲病了,肝癌晚期,熬过了年,在正月里雪日里走了。
后来,浑浑噩噩地结了婚,与母亲的关系时好时坏,一直不太亲近。
年少时不懂“为母则刚”,有了孩子后深有感触,仿佛一夜之间长大、懂事,能静心听母亲的唠叨,甚至愿意做母亲的树洞,听她反反复复的倒苦水,说家长里短。
孩子慢慢长大,家庭的矛盾随着孩子的教育日渐加剧,在我们这个远嫁人的家里尤其明显。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不同的价值观,教育理念,很难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
好在,孩子的父亲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跟着工厂去了外地,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老人也在孩子二年级的时候回了家乡。是了,我宁愿自己辛苦点自己带孩子,也不想因为孩子而争吵。
孩子看到我的努力与辛苦,也变得努力。偶尔淘气,偶尔叛逆,但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
今天一大早,孩子微信发来了生日祝福,虽然只短短的几个字,我也非常开心,心里暖暖的。因为这个农历的日子,的确没有几个人能记得,除非很用心,如我的母亲,姑姑和弟弟们。
母亲辛苦大半辈子,上个星期随着大弟妹去旅游,前日刚返回老家,昨晚打来电话,叮嘱今天要吃顿好的,好好过一个生日。弟弟们也随后送来了生日祝福,还有姑姑、干爹干妈。
有了亲人的问候与祝福,日子自然过得越来越舒心快活。
会突然想起童年的稚嫩无知,那时候有父母的疼爱呵护;少年的莽撞冲动,那时候有父母的徐徐教导。真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殊不知,人到中年,如果双亲皆在,该是怎样的幸福。所以,昨天弟妹跟我聊起的时候,我莫名来了一句“突然好想父亲”。
好在,我还有母亲在,还可以继续做她的树洞,听她叨叨家长里短。
儿的生日,娘的难日。
感谢母亲49年前的今天将带到这个花花世界,让我有机会做她的女儿,让我也有机会成为一个母亲。
生辰快乐!母亲,愿你长命百岁无灾无难,快活过好每一天。
二零贰伍年农历六月二十八日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