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方法给孩子》,跟随安静读书会读这本书时,刚好在和家人旅行的路上,手上没有书,听着带领者方方的讲述,引起自己很多的共鸣!
作者王芳,一位节目主持人,从与女儿的生活点滴事件中抛出自己的育儿心得,其中有具体的方法、有随处的思考、有自创的游戏、还有希望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目标……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几点思考,第一是觉得这位妈妈好用心,生活中最细小的事情都能被她捕捉到能给孩子带来积极影响的点,再加之引导和培养。她是怎么做到的呢?第二,我偶尔会回看自己带孩子,我是从什么时候才开始“有意识”地养孩子,我都错过了什么?第三,养孩子如此用心,孩子和我们自己收获了什么?
读完书后,我回答了自己:
一、习惯的力量非常强大,王芳带孩子的这些故事中,能看到妈妈的坚持,比如生活习惯的养成、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有素质修养方面的练习,最好玩的是,妈妈用了很多游戏的方式,在孩子愉悦轻松的状态下就达成了这些好习惯。正如书中说,教育应该是越来越轻松的事,3岁之前用百分之百正确的力,6岁就用百分之六十,6到9岁用百分之三十,9岁以后百分之十就足够了,这样孩子在早期养成了正确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后面就比较简单了。
二、能清晰的感受到王芳养育孩子看似轻松,实际上目标和方向都很明确,那就是,我们想要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哪些优秀品质的人。当你有了目标时,就像是拿着一幅地图,孩子就像一块宝藏,需要我们去探寻和开发属于他们自己最宝贵的那些能力和潜质。
三、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这个口号我们都会,而王芳从教女儿系鞋带发现,当我们和孩子从相反的方向看事物时,就是那种说不明道不清的效果,从而一下子把这个“角度”问题表达得透彻了。
四、因为在旅行中读这本书,特别留意了作者提出的旅行的六件事:让孩子参与选择路线;准备路上的图书;给他讲当地的特点,和他一起找资料;教给孩子做每天的旅行计划;谈好每天的零用钱金额;列出礼品单。颇有感触,此次出行,我家小妞自己做了很多事,比如出发前的攻略,全程的小向导(问路)、小财务,有自己可支配的现金用于买礼物……总之,一趟旅行下来,爹娘发现这孩子基本可以应付自己出门了!
五,还有一点,作者做的很多方面我都没怎么想过,比如和孩子在旅行前或者旅行中一起了解地理、历史知识,汗颜了,哈哈,我一想,原来是自己这些方面都学得不咋滴,所以自动屏蔽了这一部分。从王芳这儿学到几个好方法,以后可以弥补弥补,比如给家里挂一张地图,放一个地球仪都是不错的提醒,对我,这个管用。那么问题来了,作者做的这些事情不是每一个人想做就能做到的,为什么呢?请看下一条:
六、这就回到我们自己了,也许我们做不到像作者这样有创意,不用担心,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无所不能的,我们会有盲区,会有短板,然而,这不正是机会吗?刚好让我们看见自己也需要学习,也需要成长,更需要不断拓宽自己,“有意识”的接触那些不擅长的,再“有意识”的与孩子一起学习,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所以,养娃真得要用心,鉴定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