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发了一篇文章,谈到自己在咸阳古渡廊桥上没有看到秦始皇,就有朋友回复我“秦始皇就在统一广场,离廊桥不到500米。高大雄伟的秦始皇石像您没有看到可惜了。”当时,我已离开咸阳,出发前往北四县。
就这样,带着与秦始皇失之交臂的遗憾上路了,想着下次再来咸阳时一定要直奔统一广场。
这一天,走淳化、过旬邑,考察项目,交流情感,忙得不亦乐乎。在旬邑看到公刘像时,时光又把我往前拉了很长一段距离,想到了大禹治水,想到了周王朝的前世,想到了《豳风·七月》的一场一幕。
我们今天的终点站是长武,在我前几天写《昭陵六骏》时,提到了的第六骏“白蹄乌”。就是李世民在公元618年平定薛举、薛仁杲父子时的坐骑。当时,李世民跨着“白蹄乌”,身先士卒,一昼夜奔驰200余里,迫使薛仁杲投降,战争的名称叫“浅水塬大战”,主战场就在长武。
在离开旬邑时,我还与旬邑文化馆董馆长聊这段历史,但我也知道此次行程的紧张,估计也难觅李世民的踪迹。
到达长武时,已接近晚上7点,远远就看见前方一个转盘,中心是一个巨大的雕像,一人跨马挺枪高高矗立在巨石之上。这一幕像极了承德市中心的康熙帝和泉州大坪山山顶的郑成功,心中也在期许这就是李世民。
车子一米一米在靠近,我的心跳也在一秒一秒地加快,身子也越来越前倾。车子足够近了,借着聚光灯,我看清了那5个大字“浅水塬大战”,我的心也踏实了,虽然看不清高高在上的石像,但可以毫无疑问地确信,他就是李世民。
我让司机开车绕着转盘行驶了一周,雕像正面是“浅水塬大战”5个隶书大家。两侧是6匹雄壮的战马和6位威武的将士,前行者高擎战刀,后随着手持大旗,篆书“唐”字迎风招展。他们一起随李世民得胜归来,是过长武,还是入长安不得而知,但带给人的振奋可想而知。雕像背面是这次战役的简介,因为天色已晚,难以看清。
也正是这次战役的胜利,李世民功高盖太子,也为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埋下了伏笔,也为后世的“贞观之治”拉开了序幕。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列出了5位千古一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惜别秦皇,得见唐宗,咸阳之行,当无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