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午,女儿放学的时候不太高兴。因为我们一直有边走边聊天的习惯,每天在回家的路上,女儿都会给我分享许多学校里的事情。今天当然也不例外......
通过和女儿沟通,我才知道她不高兴的原因——数学考试没考好。在放学的时候,要老师给她说,这次考试错的可多了,考得很不好。女儿自从上学以来,成绩一直都不错,表现的也非常棒,老师们也都很喜欢她。这个消息对她来说确实有点儿难以接受。但也充分证明了要老师对女儿的关爱有加。在沟通的整个过程中,女儿的情绪都很低落。
我认真地听女儿说完,就给女儿说:“宝贝,妈妈知道了,你心里很难过,担心分数会很低对吗?”
她说:“是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也在思索,该如何的去安慰她?
我接着说:“宝贝,没关系的,一次考试代表不了什么?考试的时候你感觉有不会的吗?” 女孩回答:“就只有一题,我不会,也没有做。” 女儿紧接着给我说出了这个题,说完之后并接着说出了如何解答?问我对吗?答案确实是正确的!但是她又说:“我当时是这样想的,但是我又恐怕不对,所以就没有写。”
最近两天有一个现象,每当做数学题的时候,她会经常问我一个问题:“妈妈,这个题是这个数乘这个数对吗?”或者呢?是除法对吧?就是每次她说的都是对的,但是呢?她就让我给她确定,好像有点没有把握。我突然感觉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也不止一次给她说过,如果养成这个习惯,以后会影响她对题的判断力。正好契机来了,我要好好抓住,这也是让她明白的好时机。
于是,我给女儿说:“哇!明明是对的,但是可惜的是,你没往上写。”
这是为什么呢?和最近做题有一定的关系,一种条件反射。这也是在你做作业时妈妈为什么让你自己认真思考,然后去确定如何做?有不会的或者做错的最后再给你讲的原因。如果养成依赖性的话考试的时候会影响对题的判断。
妈妈相信你只要认真读题,所有的题都难不倒你的!以后做作业中间不要问我,自己做完检查之后,妈妈给批改的时候,如果有错的再好好给你讲好吗?女儿连忙点头,这一次的“吃亏”似乎让她明白了许多道理。
就这样,我们一路上几乎没闲着。到家的时候,女儿的不良情绪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在不知不觉中又到了下午的放学时间。
女儿的情绪似乎又降低了,愁眉满面的问我:“妈妈,你知道我这次数学考了多少分吗?”
我说多少呀?
然后女儿十分艰难地回答:“才,才75。” 说真的我听到也很吃惊,这真是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如此低的分?但我还是很平静地给女儿说:“没关系,宝贝!到家我们看看试卷好吗?一起分析一下。”
回到家之后,女儿就赶忙拿出了试卷。我接过来认真的看着,我的余光能清楚的看到女儿的表情:那是一种期待的眼神!
她在目不转睛的看着我,她一定在猜测妈妈到底会怎么说呢?我当时心里真的很同情孩子,哪有孩子不想考好的呢?
我仔细看了一遍后,对女儿说:“宝贝你看这道题,我感觉很难,你都做对了,好厉害呀!我相信其他的题应该更会做,可能没有读清楚题而已。”
女儿突然笑着说:“是的,妈妈,全是我马虎的。”
并且接着把每一道错题都给我说了一遍正确答案。后来我在试卷上签字,是这样写的:宝贝,下次认真读题,我相信一定会考的很好,加油!女儿高兴的去写作业了。而且当天的作业书写得特别认真!试卷上还有一行字:这次是怎么回事?认真读题。这是数学老师要老师写的,我看着真的很感动,在孩子失误的时候没有指责而是予以关心和鼓励,对孩子如此用心,在这里我代表所有的家长对要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
我相信我们的理解和宽容,不但不会让女儿消极,反而会让她更有动力,下次也会更加认真的!
每个人都有犯错误和失误的时候,我们和孩子换位的想一想。当我们犯错的时候,是不是也迫切地需要别人的理解呢?如果换来的是指责和训斥,心情会不会到了低谷?相反,得到了别人理解之后,是不是除了心存感激,心里还会涌出一股强大的动力呢?
所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在错误中成长吧!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在磕磕碰碰,跌跌撞撞中成长前进!由于孩子们面临其中考试,所以我希望通过我的这篇感受,能让更多的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分数,我们要关注和找出背后的原因,而不是单单盯着分数不放,多一些的理解和鼓励,少一些的指责和训斥吧!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开心快乐中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