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王翦均是秦时的名将,他们攻必胜,战必取,十分牛逼,但是他们的结局又是不同的,关于两位,我们来看看资治通鉴的一些描写:
(1)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王送至霸上,王翦请美田宅甚众。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响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王大笑。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王怚中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
(2)王龁久围邯郸不拔,诸侯来救,战数不利。武安君闻之曰:“王不听吾计,今何如矣?”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称病笃,不肯起。
五十八年(甲辰、前二五七) 一十月,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十二月,益发卒军汾城旁。武安君病,未行,诸侯攻王龁,龁数却,使者日至,王乃使人遣武安君,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王与应侯群臣谋曰:“白起之迁,意尚怏怏有馀言。”王乃使使者赐之剑,武安君遂自杀。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王翦对于秦王还是认识得很清楚,知道秦王需要什么,也知道秦王希望自己得到什么,要是换一种像白起对待秦王那样的方式,保不齐得完蛋(估计他也仔细想过前辈白起是怎么从位极人臣瞬间完蛋身死的,想想也害怕。)
秦王使 王龁代陵将,八九月围邯郸,不能拔。楚使 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彊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 应侯请之,不起。(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王和秦王前的红人(范睢)三番两次都来请,竟然还是不去,白起的考虑也是对的,战机已失,现在再去不一定会拿下(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 秦军必矣不可。”),牛逼!看得很准,牛逼的将领不打有把握的仗,但是领导病不懂,他认为你白起一定可以试一试,先试一试再说(成不成再说),可是白起不肯低头(你应侯不是牛逼吗,你和秦王去想办法吧,事情到了这一步了竟然想起我来收拾烂摊子了,妈的,老子岂是你们呼来喝去的,万一这一仗输了,我白起的一世英名不就毁你们两个手里了),坚决不低头的白起等来了一把剑,临死,白起搞不懂自己为啥会被领导赐死,(自己一心为了秦国舍生忘死,攻战杀伐,没有一点私心,到头来竟然是这等结局),想来想去想到坑杀赵国降军(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 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遂自杀。),想的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白起也是深深的无奈啊。
这个世界的运行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世事都是复杂的,很多因素参杂其中的,有委屈,有快乐,有伤心难过,有失望,有希望,每个人都置身其中,不能逃脱,后来王翦保全了自身,可是他的孙子王离后来并没有继承王翦的威风霸道,(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一切的一切我们能做的就是守住底线,守住良知,默默的积德行善,天道轮回,唯有德行能够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