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大多数女性在爱情中都是被动接受的一方,很少有女性会主动追求异性。尽管女性面对多名异性的告白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但经过被动选择而开始的感情,往往不像主动追求目标的男性那般浓烈。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女性很多时候对一段感情的延续,往往是出于一种依赖心理,而时间一长,就成了习惯。
女性对男性的依赖,追根溯源,是人类集体进化过程中无意识形成的,即女性留在栖息地养育后代、从事农耕,而男性外出打猎,保护女性与幼儿;同时也是数千年来中国男尊女卑这样一个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缩影。
这种习惯性依赖会造成一个问题,即当女性对一段感情投入时间与精力后,即便发现自己对另一半的感情不是爱慕之情,或是自己的另一半可能并不适合携手共度一生,都很难去割舍。
001
小A在谈一场异地恋,现在快两年了。在外人看来,小A正在读研,而男友只是个专科生,文化程度太不相配。
小A和闺蜜们聊天时,也偶尔会抱怨说,两人的共同话题不多。对于一个爱好文学的工科妹子来说,小A的男友不仅无法陪小A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也无法陪她研究那一大片一大片扭曲的代码和前沿科学。
可是,小A会更多地提起男友的温柔体贴。两人一处时,男友不仅包揽了一切家务,还嘘寒问暖,把小A照顾得极为妥帖。小A心里对男友是感激的。
小A还说,两年的时间,她已经习惯了男友的一切,包括他的生活习惯、包括他的缺点。虽然知道两人的文化程度差异颇大,但只要看到男友对她的付出,她就狠不下心说分手。
可以说,小A对男友的感情很复杂,有感激、也有依恋,只可惜唯独缺少了女性对男性的爱慕之情。而两人的文化差异也是一道很难逾越的鸿沟,这条沟壑可能会随着小A的自我提升,越来越明显。
002
小Z有个阿姨,年近半百,却风韵犹存,脸上依稀看得出年轻时的美貌。她有个不争气的丈夫,对她不算太好,两人常常争吵不休。儿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高中刚毕业就不愿再读书了。
前两年,两人闹得凶了,小Z的阿姨回了娘家,找来自己有权势的弟弟做主。弟弟看姐姐受了窝囊气,便拍桌子要两人离婚。讽刺的是,这离婚协议都起草好了,阿姨却反悔回了家。做弟弟的也只能生着闷气偃旗息鼓。
大家心里都堵得慌,劝说道,你儿子到了能独立的年纪了,你也有份足以养活自己的工作,样貌身材也没跑样,何苦委屈自个呢。
可是阿姨从此再没提起离婚的事,和丈夫的关系从吵架变成了冷战。日子呢,还是照样过,得过且过。娘家的人也就随她去了。
小Z说起这事时,一脸的恨铁不成钢的神情。可是,婚姻这事外人是急不来的,你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又有什么用呢。再说了,婚姻那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听了上面的故事,你会发现习惯性依赖的力量真的很强大。当你习惯了一个人,不管是他的好,还是他的坏,都会让你很难离开,即便你心里清楚两人并不适合。
其实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为何故事中的人难以放弃并不适合自己的感情。
首先是沉没成本。两个人花这么长的时间了解彼此不容易,这其中对于女性来说最宝贵的时间就是无法收回的沉没成本。感情延续的时间越长,说明沉没成本越大,这就让女性越难离开。如果换一个对象,从认识开始到对对方完全敞开心扉又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对于时间这种沉没成本,很多女性是不愿再付出的。
第二个就是机会成本,我想把它理解为未来的不确定性。也许未来可以遇到更好的,比现在的更帅更有钱更温柔体贴。也或许会遇到不好的,花心、事业狂、妈宝男,谁能说得准呢。这种机会成本其实很不好衡量,为了使机会成本最小化,很多女性便失去了断舍离的勇气。
第三个应该是社会舆论的压力。在这并不崇尚女性独身主义的社会大环境下,大多女性只要过了一定的年龄,就会下意识地去寻找伴侣,并且维系这段关系。
而上述说的这些因素交错存在于女性的潜意识中,其外在表现就是习惯性依赖。女性经营一段感情的时间越长,年龄越大,越不愿意结束这段关系,即使另一半并不适合自己。
其实,怎样的爱情才算是好的爱情,谁也说不清楚。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也许因为习惯了一个人,而离不开,也是一种爱情的形式吧。
而我只想说,有的时候,你真的值得更好的,不要让习惯性依赖成为你爱情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