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半的儿子最近莫名的叛逆。每天都得与爸爸吵上一架。类似于:
儿子说:“给我拿拖鞋”
爸爸说:“自己拿”
战斗就打响了,
儿子说:“你是我亲爸爸吗?是我亲爸爸你能这样吗?”
我不禁偷笑,不过我也不能幸免。
儿子说:“妈妈,我想玩个游戏”(他指的是手机游戏)
我说:“那个还是别玩了,伤眼睛”
战斗就打响了,
儿子说:“你白当我妈妈了吗?谁的妈妈这样说话”
我哑然,确实不明白这样说话有什么不对。于是追问:“我说话怎么了?”
儿子说:“你说的我都听不下去了你还说”
……
纠缠下去无用,因为他已经进入自己的模式,固执的叛逆下去。家里角色要换位,他变成了爸爸或者妈妈。
所有认识我和娃的人都说我教育的好,娃懂事听话,我也一直这么自我安慰。其实儿子的教育我从未认真过,从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和我自我反省的经验总是交错呈现,于是出现了矛盾的儿子。
很多教育方面的专家给新的爸爸妈妈“指明教育道路”,很多新的爸爸妈妈也是说的头头是道。然,真的执行的时候,未必与说的是一个方向。
文字和语言总是那么温柔的留出一个让人无比想象的空间,一段文字,一段话,千人有千种理解。可有意思的是,大家都觉的自己理解的正确。所以,教育专家的大框架总是能生出许多有意思的枝丫。
儿子的这个表现让我意识到,儿子进入了一个新的认知阶段,而我在这个阶段的最初没有意识到,缺失了正确的引导模式,他显然模仿了我无意识的错误表达。
回忆总是那么及时有用的帮助人们发现问题,可是当妈的难免记忆力下降,大脑不太争气,遗漏的地方太多。关键问题分析不明朗。一个好主意出来冒泡“写个日记吧”。
好吧,就这样定了,写个娃的流水日记吧。这是我,一个孩子妈妈在教育方式上的选择。
有很多妈妈问我:“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我的孩子有问题我该怎么办?…”
我想问:“你的孩子和我的孩子一样吗?”
首先他们长的不一样,其次他们的爸爸不一样,再者他们的妈妈不一样,最主要的是他们家的三观不一样,那么我们的教育目标能一样吗?
所以,你是他的妈妈,只有你知道你该怎么教育你的孩子。
我不是他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