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女士,1958年出生,家中排行老五,兄长四人,姐姐早年因病夭折,故为家中唯一的女儿,备受父母兄长宠爱,皆奉为掌上明珠。
朱女士上学期间学习优秀,成为了一位民办教师,后来借由国家政策正式转正为有编制的教师,那个年代人人都很羡慕吃商品粮的人,那是国家的铁饭碗。年轻时候的朱女士是个大美女,当时追求她的人很多,提亲的媒婆把她家的门栏都踏破了。当时经人介绍一个当兵的,不知道中间出了什么事情,与这个当兵的没成,后来也介绍了几位,可能缘分还是不到吧,最后也是无疾而终,恰逢此时我姑姑正在给父亲介绍对象,了解到朱女士年龄与华先生相当,于是乎便介绍给了朱女士认识,当时两人对彼此印象还不错,然而舅舅们都不同意这门婚事,因为我姑父家和我外公家有恩怨,若是两家成为姻亲,以后肯定会有往来,朱女士从小性子刚烈要强,越是不让干的事情就偏要干,家人最终还是同意最后嫁给了华先生。
再来说一下华先生吧,1955年出生,家中排行老幺,兄弟姐姐7人,年幼时听奶奶讲在这期间还夭折4个孩子,这样子算来华先生在家排行十一,年龄最大的姑姑比华先生大三十多岁,常听朱女士开玩笑的说,当时家中孩子太多,华先生年龄尚小,在奶水不够的情况下,华先生就吃姐姐的奶水,而且华先生和自己的外甥女年龄一样大,这件事情至今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此时华先生就会极力否认这件事情,瞥了我们一眼之后,不吭声继续看电视。
和朱女士相比较而言,华先生的家庭条件是很好的,听说当时家中有些许土地,并且雇用长工来干活,华先生的父亲被人称之为“八爷”,华先生的兄长姐姐们都先后上了学堂,有天赋的几个考上大学并且都在国家单位就职,听姑姑们讲华先生当时成绩很好,然而华先生却与大学失之交臂,选择在家务农没有继续深造学业,同时也听小道消息说,当时华先生谈了一位女朋友,两人情投意合,或许也有这层方面的原因吧,如果真的考上了大学,世上也没有我和我老哥的存在。家庭条件优渥的缘故,华先生在年轻时从未担忧过自己的生活问题,同时作为家中老幺,任何事情都无需他冲锋陷阵出谋划策,再加上兄长与姐姐都已长大成人可以分忧解难,从小就让华先生养成了“我不需要操心任何事情”的秉性。
“懒人”这个称呼,是我们大家庭里所有人对华先生的公认,到底有多懒呢?
华先生秉性散漫,做任何事情都是不紧不慢的,不管事情有多紧急,他有着自己的节奏,然而朱女士是个性子很急的人,有任何事情堆在眼前儿,就想着抓紧时间做完,做完之后就完事,就在此时我突然间意识到这一点我是遗传了朱女士,每当这种情况存在时,朱女士就非常后悔嫁给华先生,朱女士很在乎对方是否勤快,当时姑姑上门提亲时,朱女士就特意询问华先生勤奋否,姑姑没有直接告诉朱女士,而是说“反正地里的活也干完了”,朱女士也没有继续往下追问,想着应该不是那种很懒的人,谁料想婚后相处期间,朱女士越发感觉华先生非常懒惰,因此这种事情发生时,就会擦起闪电雷鸣的效果,这种效果在他们的婚姻生活中时常出现。
朱女士和华先生的婚礼照常举行,听朱女士说,婚礼当天,华先生的前女友还邮寄一封信给华先生,信的内容谁也不知道,因为奶奶接到这封信后直接扔进厨房的灶火里烧了,理由时既然情分断了就要干净利索,况且华先生已经结婚,不要在与之有任何纠缠,这是他们结婚当天的小插曲,我只从朱女士口中得知,一直未从华先生那里得到印证。
就这样华先生与朱女士的婚姻生活开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