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先讲道
从学校毕业正式进入职场,人容易陷入知识的单纯输出期:只有输出,没有输入。一方面可能觉得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已经习得足够支撑工作的知识,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和业绩;另一方面,工作的压力和焦虑容易让人沉湎于娱乐之中,而非苦修自律、研读思考。直到工作生涯到了瓶颈期,或者遭遇重大挫折,才会意识到过去积累的知识已耗尽,亟须回炉再造。
1.思维认知之重
提升思维认知比单纯阅读效率高。阅读是一个宽门,进入门槛很低,一般人发现某方面知识缺乏,就会选择阅读这种提升方式。但能从书中读出道理的人少,能从道理中真正有所领悟、获得精进的人就更少了。“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有很多种诠释和理解,但至少反映了一点:只读书、听道理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这种方式的转化效率太低。高效率的做法是提升思维认知,这里我们可以用水杯接水来打比方。如果水杯是漏的,往里面灌再多水也留不住,而一个逻辑自的思维认知就像完好的水杯,能尽可能留住吸收进来的知识。思维认知层次就像水杯的杯壁,杯壁越高,能装下的知识和能力就越多。
提升思维认知后再去学习点状知识。这世上的知识非常多,你可能经常听到有人推荐各种极具吸引力的课程,这些知识点就像一个球面上的点一样,是无穷无尽的。不要用有限的生命去无规则地学习无限的点状知识。建议先建立成熟的思维认知,用武装好的大脑去学习最核心的原理性知识、方法论。在现实社会中遇到具体问题或对某方面知识产生兴趣时,再有针对性地补充点状知识。
曾经有实习生问我怎样才算是良好沟通,是不是要表达有条理、态度真挚。我虽然不是沟通专家,但也知道要做好沟通,首先要知道什么叫沟通。没有目标的沟通最多叫通知。在沟通之前,要先观察和分析沟通对象,比如他是什么性格,待沟通事项对他意味着什么,当前他对这件事持什么态度,等等,最后才是考虑具体技巧,当然也许到这里已经不需要技巧了。
2.什么是道
在这里不讨论老子的“道”,因为他也说了,说出来的道就不是原来的道了。
“道”有两种形态:
其一是一种思维认知,是人学习、思考成长的容器(容器没有做好就拿去“接水”,这是在浪费时间);
其二是一门学科最根本的原理和方法论,如图1-1所示。
1)正确认识表现为思维认知的道
思维认知是有层级的,不同层级的思维模式形成了思维金字塔,如图1-2所示。在每个人各自的思维层级内,认知是从当前所在的那一级思维向下展开的。人需要不断打磨自己的思维层级,因为各个思维层级下所能展开的思考认知意味着不同等级的思维工具,即思维层级对应着思维工具的级别。工具越高级,能领悟和解决的系统问题越大。
2)正确认识表现为基础原理的道
人们总结出了两种理性思维: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是日常使用最多的方法,例如看到优秀公司分享出来的做法或产品,让大家领会学习。归纳法的优点是传递快,但缺点是迁移难。演绎法是真正的逻辑学,只要有一个基石假设,根据逻辑必然可以导出结论。这些听起来好像离日常工作太远,却决定着事件结局的走向。许多人热衷于听牛人分享干货,希望学会后立刻指导工作,而当牛人讲到基础原理时,却容易听得云里雾里。能指导当下工作的方法往往带有时代的局限性,换到另一种时空场景下,就不再能发挥作用;而原理性知识是历久弥新的,它是一种窄门,学习领悟起来很难,但是一旦掌握,就能揣摩事物发展的规律,一眼看到终局。
做数据资产设计也需要掌握基础原理。侧重于数据资产设计的基础原理,可以从方法论中推导出任意时空场景的产品数体系实例并作用于业务,发挥价值,将数据能量与商业价值嫁接。掌握这种能力的人就是市场上最缺乏的既懂数据、又懂业务、还会方法论的人。
埃隆·马斯克说过:“物理学之所以能在违反直觉的领域(例如量子力学)获得进步,就是因为它将事物拆分到最基本单元,然后从那里开始推导,这是唯一有效的。但大多数人都采用类比思维从众,看上去很诱人,听上去很有说服力,又不用动脑子,但这样得到的结果就仅仅是个故事而已,无法了解真相,也无法进行改造。”采用习以为常的归纳法去认知世界,容易形成对世界的错误认知,这是对人类认知的最大限制:以为的快反而变革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慢。另外,由于不知道核心本质,就无法从内在结构上进行变革获得突破性进步。因此我们希望各位读者转变思维认知,不要过多执着在现象级世界中,凡事都深挖一下水平面以下的核心原理,带着这样的思维习惯做事,这样的“慢”会是真正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