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不太着调的做法,那就是我加入了一个写作平台,一个有点癫,有点疯的平台,“7天一篇,写7年,写完7年上南极”。
想法、做法一揭幕,有人第一时间“揭竿而起”作出反对态势,至少感觉告诉我,气氛大约如此。
其实有这个想法,是有据可觅的,几天前一段小文发在某朋友圈,收获不少“赞”,请允许我用了“收获”两字,我比谁都清楚,那是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的赞,信手拈来,内容都不屑一看,就礼貌地打发了。恰恰就是这几个赞,改变了我死寂的生活,点拨我码字游戏的欲念。
初中,我也算是学霸吧,作文为我拉分不少,语文老师的喜爱至今还被人妒忌,细节都模糊了,但那情感还在,余温尚存。
30几年了,上班、职称、家务,占据生活的全部内存,现在老人走了,孩子大了,职称考试也成过往,内存释放了,时间富足了,精神却空虚了,用我一篇文章的话“躲在空巢里,数着我的更年期”,死寂的生活,能听到早搏的心跳。
我不能融入广场舞的喧闹,不愿涉足棋牌室的勾心斗角,消消乐极速的拉低我的视力,也拉弯我的脊背,淘宝的购物车严重超载,不堪重负。
初中文化的底蕴,又不善学习,文字拙劣不必嘲弄,那又如何?我只是想生活多一些色系,多一扇窗,多一束光。狂热一下,也正应证着我理直气壮的更年期。
平台上多是热血豪迈的青年,他们带着极大的希望,想用文字铺垫更好未来,打造出人生传奇,有很多自媒体、公众号高人,也有退休老人、几岁孩童,喧闹的平台,我还没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也不确定自己的体力能撑多久?
兴许这是“宅”出的冲动,疫情结束时,我又会打开消消乐的链接,继续我的“益智”游戏,重新更新我的购物车,打开朋友圈,为别人精彩点赞。
你可否不要过早地对我说“NO”!我会逆反,我不能很好地左右我的更年期,你先不妨耐着性子,且行且观察,待我热度冷却时,报以微笑。好让我收获你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