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三篇关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文章,前两篇《连小孩都不懂,你如何懂成人?》,《如何获得幸福?阿德勒如是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往期文章。
这篇文章从主要是从根本上描述一个人产生“错误行为”的原因,性格的主要类型,以及如何能够更好的与世界发生联系,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关于译者
先说一下译者,不知道译者在出版的书籍中能够得到多少的益处,首先要肯定译者的辛苦工作,给我们带来一本作品。但还是不得不吐槽一下,这本书翻译的实在是很糟糕,书中大部分的内容感觉是谷歌翻译过来,不但行文十分僵硬,很多关键词汇更是翻译的莫名其妙,整本书支离破碎。
之前《自卑与超越》那本,我是在图书馆里同时比较5本译本,最后选出一本,翻译算是比较到位。建议大家以后选经典书籍的译本要多看几本,做个比较,不然不但没能领会到作者真正的思想,有可能适得其反。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阿德勒有《神经病的形成》、《自卑感》等著作,他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理解人性,就得从外在的行为和性格去解读。行为和性格是由复杂的多种因素互相影响形成的,因此,必须把人的单个行为和性格放到完整的社会环境中去理解一个人,才能真正的理解人性。
一.人类的行为
一个人的行为就已经足够大多数的心理学家头疼了,阿德勒从整个人类行为入手,试图了解整个人类的行为背后的影响因素,实在是浩大的工程,让人惊叹。
1.不同的行为,相同的目的
人的行为在成人不同的年龄段,会根据智力、经历、身份的不同有不同程度的伪装,要了解一个行为背后真正的目的,要去了解其儿童阶段的行为,儿童还不懂得如何伪装,他想达到什么目的,就会表现出相应的行为。
2.真实的感受
一个人主要从感知、记忆力、想象三个方面去感受我们生活的世界。
感知主要指人的五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主导感知,以视觉型的人为例,他对世界的认识主要通过眼睛观察得出结论。我们常见的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等人群分类其实都是从感知角度来区分。而感知其实只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很小的一个方面,因此把人群做这样简单的划分是极其不科学的。
记忆是有选择性的。记忆是帮助人类适应环境,进行各种防御和延续生存的重要能力。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证明,记忆会自动选择记住需要记住的信息,或者遗忘需要遗忘的信息。记住或者遗忘都是为了帮助我们去实现我们设定的目标,即使这些目标你自己还不清晰,但是它已经在儿童时代就已经形成了。
有人说过:想象力是人类区别其他动物存在的唯一能力。通过想象活动,我们可以超越物体,进而赋予感知新的内涵。想象产物不仅是对以往感知的重复再现,更是一种高于感知的全新而独特的产物,就像原始感知是在身体感受的基础上产生一样。
一个人就是通过感知、记忆、想象三种能力,循环往复的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在认知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迭代人生观和世界观。
3.虚幻的体验
除了真实的感受还有一些感受也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阿德勒称之为虚幻的体验,主要包括幻想、梦、移情、影响、暗示、催眠。
幻想、梦、移情,是我们主动的去创造出认识世界的其他方式,但其实这样的认识因为不是亲身体验到的感受,不具有可行性,所以它具有一定的欺骗性。有时候人们真的很难区分这样的感受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影响、暗示、催眠,是别人附加在我们身上认识世界的方式,主要是别人企图通过这些方式控制或者影响我们的思考。阿德勒指出,缺乏判断能力和顺从性格明显的人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暗示和催眠。
4.性别差异造成的问题
父系社会在性别问题上,最主要表现为重男轻女、对女性的不平等。这是一个男性集权的社会,男性的主要问题是大男子主义,不尊重女性,以控制和奴役女性为乐。自从女性保护法出台以来,这种现象已经改善许多,但是我们还是会经常看到一些家暴女性的新闻。
而大部分女性在长期的附属地位中也产生了较强的依赖和顺从心理。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女性主要表现出3种问题:
(1)会朝着激进、“男性”的方向成长。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女孩在儿童时代就会产生“如果我是男孩的话,父母就会爱我了”的想法,因此她们就自觉的往男性化的方向发展,“假小子”、“野丫头”、“女汉子”就成为这些女孩的外号。这类女性可能过度严厉和滥用惩罚,向孩子施加巨大的压力,导致亲子关系不和。在婚姻关系中,这类女性也时时刻刻想要胜过男人,这是这类女孩在婚姻关系中最危险的问题。
(2)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她们会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适应、顺从和谦卑。
(3)不反对任何关于女性角色的说法,却痛苦地意识到自己必须过着低人一等、依附他人的生活。
第二、三种问题会导致这些女性优柔寡断、缺乏自信。遇到问题都是找到自己的男人,让男人来解决,而他们则以自己是女性,是弱势群体来逃避问题,不主动承担他们的生活任务。
5.家庭排行的影响
阿德勒通过系统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家庭中,排行不同的孩子有完全不同的行为表现。独生子女大部分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娇惯的性格;老大的不安全感随着弟弟的出生,父母注意力的转移,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弟弟因为出生时相对哥哥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会有自卑感,这种自卑感会转化成追求优越性,因此你会发现,大部分的家庭,弟弟进入社会后的表现会比哥哥更优秀,因为在孩童时代他已经养成了竞争意识,而这样的意识会伴随他一生。至于姐姐、妹妹的问题,除了排行之外,如果家中有男孩,主要是性别差异造成,重男轻女不是中国国情,是世界性共同问题。
阿德勒指出,所有的行为背后的驱动因素都是相似的,由于每个人在童年阶段都是弱势群体,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此就需要进行优越性补偿,这种补偿行为主要表现为对权利的追求和对他人的控制(最常见的行为就是通过啼哭、捣乱获得大人的注意力和关心)。这种补偿行为如果引导得当就能产生社会感和健康的人格,引导不当就会产生各种性格问题,严重的会有犯罪行为产生。
二.人类的性格
阿德勒指出,我们所称呼的“性格”其实是个体为了适应生活的环境而做出的各种尝试的外在表现。性格是一个跟社会有关的概念,因而,只有当我们将个体放在生活环境中进行考虑,才能说他具有某种性格特征。
阿德勒主要从乐观和悲观以及攻击型和防御型4个维度来区分人类的性格。一个人可能同时拥有乐观和悲观、攻击和防御双重性格,单纯说一个人是某种性格是不科学的。在不同的阶段一个人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
1.攻击型性格
大部分人一开始是悲观的攻击型性格,这种的特点是动作暴力,爱好攻击。他们急于向世界证明他们是勇敢的、成功的。在顺境中,他们可能会成为英明的领导,受人爱戴。但是一旦环境和人机关系发生变化,在逆境中,他们会变成的野蛮和残暴,他们会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身边的人。因为一开始他们的攻击型行为就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通过这种行为来证明自己,一旦无法证明自己,他们的世界就会自我崩溃。
攻击型性格的人的主要性格特征是:虚荣、嫉妒、妒忌、贪婪、憎恨。
2.防御型性格
防御型性格的人通常是从攻击型性格的人转变过来,只有攻击型的人觉得自己受到了威胁,因而一直采取防御姿态。他们补偿不安全感的方式不是采取激进行为,而是表现为焦虑、小心翼翼和胆小懦弱。他们觉得自己无力应对这个世界的各种问题,就采用被动防御的姿态。
防御型性格的人的主要性格特征是:避世、焦虑、懦弱。
怎样的性格是健全的呢?
阿德勒指出,没有健全的性格,因为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性是不可磨灭的,因此性格当中一定会存在一定的缺陷。一个好的性格,是以社会感大小为唯一的衡量标准。
社会感是一种团体精神、对伙伴关系的感受力和对所有积极社会关系的辨识力。健康的社会感包括平等、互惠和合作。社会感以合作和人人平等为基础,以同情他人开始,以达到理想社会位置。
总结
阿德勒心理学,又称个体心理学,这是一种把个体当做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它把个体当做一元的、以目标为主导的自我。在正常和健康状态下,个体是社会的健全一员,是人类关系的参与者。
阿德勒心理学中只字不提成就、成功之类的字眼。因为阿德勒清楚的知道,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在儿童时代都是弱势的,都要通过不同的方式保障自己的安全。因此,平等、互惠、合是儿童生存下来的必要条件,也是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