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网上看过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对于时间是不平等的,所以时间给与每个人的回馈也是不平等的。"不管你是伟人还是平凡人,我们都是一天24小时,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你到底有没有好好的利用时间去做有意义、重要的事情。
在第一章里我们已经解决了思想意识的问题,比如想做的事情不是or而是and;确定目标后要给自己乐观预期,不要还没开始就自乱阵脚,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完成;不要等到万事俱备的时候才做事情,要立即行动。
今天读的第二章就是解决方法论层面的问题了。如何把时间密度提到最大,充分利用时间,我总结了几个小技巧,相信通过不断的练习,一定会内化为自己的原则。
1.提高自己的时间密度
要习惯与利用生活中的零散时间,一分钟有一分钟的价值,与其发呆、刷手机、上网浪费时间,不如充分利用好这短暂的一分钟,无数个一分钟加起来就是意外的惊喜和收获,时间的神秘之处就在于它的复利价值。所以要善于抓住生活中不起眼的几分钟,好好利用它,比如工作中休息的几分钟可以用来喝点水起来活动一下,比如孩子睡觉早的时候多看几页书,比如等公交车时的几分钟听一些英语音频。。。
利用时间比创造时间、节省时间更重要,好不容易“多”出来点时间,如果不发挥它的价值,也是浪费。
2.有效利用清晨早起时间
早起,是很多成功人士身上的一个共同点。在上一本书中我们看到了张萌从上大学就开始坚持早起,已经坚持了17年,所以取得了那么多令人瞩目的成绩,她说:“我所有习惯的养成,都是从一个决定性瞬间——早起开始的”。吉田医生更是在3点的时候就起床学习。早上这几个小时的专注时间正是能全身心投入做事情的时候,在上班之前把一天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处理好,一天就够的非常自信,游刃有余。
不过这点我坚持的还不够好,只是偶尔早起。因为自己累的时候就想让自己多休息一下,如果睡不好,一天都会没精神。也不知道是不是养成早起习惯都有这个阶段,还是我精力确实比较差,需要先保证充足睡眠。这一点以后慢慢践行吧。
3.先优先处理“大石头”
吉田医生优先处理“大石头的”想法,是说每天先把精力用于处理重要的事情上,然后再找时间处理不太重要的事情上。这样往往所有事情都能处理的差不多。
而我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先处理一些容易做不重要的事情,比如早上到办公室先浏览浏览网页,整理整理桌面,想想孩子相关的哪些事情没有处理。。。。不知不觉真正投入工作的时候都9:30了,然后再急匆匆的忙活一天的工作。总之总是习惯于把重要的不太容易的事情放在最后完成。
蒂芬·柯维也在《要事第一》书中说:“一个杯子里先放入了大石块,然后再放小石块、沙子和水,这样它们就会天衣无缝的自动填满缝隙,一切生活中的事项都将围绕这个中心自动运行。”我想我应该调整一下自己做事情的优先顺序,更合理的规划和利用时间。人都是有惰性的,但是要逼着自己向着正确方向走。如果要事优先的原则都保证不了,又何谈时间管理?
4.借助别人的力量
以前带老大的时候,我们没有请保姆,结果我每天到家,就看到家里被孩子翻得乱七八糟,心情也变得很糟。因为不太好意总让婆婆干这干那,所以只要我在家,一般看孩子,打扫卫生等事情都是我做,那段日子又累又压抑,经常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在那种不正常的心态下,能么能抽出时间学习?
现在老二我毅然决定请保姆帮忙带孩子,一来婆婆年纪大了,看孩子太累,二来能有人帮我们打扫卫生,做饭,减轻了很多生活负担。每天下班回家家里也不再乱哄哄的,心情自然就舒畅了许多。另外孩子得到了好的照顾,我做事情才更踏实。虽然花了点钱,但我觉得这钱花的挺值。
为自己换来了时间,换来了好心情,但绝不能浪费,所以我近期才有了多余的精力,去遇见一些优秀的人,和他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