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守规矩的原则—ABC 原则1

在孩子做事情时,是否能够按我们所希望的办到,是否能达到我们的满意?是不是常常做错事或与我们的意愿背道而驰?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与孩子有约定呢?


我们家长经常按照自己的方法,事前没有约定,事中也没有提醒,事后就会出现我们不想要的结果。


当我们想让孩子做好某件事情时,首先需要与孩子商议,经孩子同意,双方达成约定,方可执行;其次在孩子执行的过程中,中间需要我们去提醒孩子,以免孩子忘记,从而加强孩子的执行动力,如果孩子违反了约定,我们也一定要及时提醒;最后孩子执行完毕后,需要我们跟孩子一起对这件事情来做总结。如果孩子遵守约定,一定要奖励孩子。如果孩子违反约定,一定要惩罚孩子。


“三事原则”是教育孩子的一个根本原则,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按“三事原则”和孩子做好约定,这是培养孩子的基础,也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但在贯彻这个原则时,我们家长一定要守信,以身作则,遵守约定。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当孩子做错一件事情时,家长会很生气地朝孩子发火:“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点事都做不好?”


其实,不是孩子笨,而是压根家长就没有认真地教孩子怎么做事。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其中有一个道理,那就是前辈会将自己的本领完全教给后代。我们很多家长虽然都在养育孩子,却往往都顾不上教给孩子生存的本领。当孩子做错事时,就开始埋怨孩子。


我在望京的一所学校做调研时,孩子们围着我七嘴八舌地告家长们的状。其中一位二年级孩子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说:“我妈妈老说我笨。可是她很多事情都不让我做,突然有一天让我做的时候,我就做不好了。做不好,她就训我。”


其实,这是我们家长的通病,也是中国教育体制带来的社会问题。


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功课,家里的所有事情都可以不用做。孩子可以不会系鞋带,孩子可以不会洗衣服。再大的孩子,洗袜子、洗裤头,整理书包,打扫房间等这些必须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往往全由家长代替包办。家长们希望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来学习文化知识,认为孩子还小,希望长大一些再让孩子学习这些生活技能。当有一天孩子必须自己去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家长们才发现,孩子完全不会处理这些事。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亲力亲为能够为孩子“设计”好未来的每一步。殊不知,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下非但没有成长,还有可能增加隐患:不能照顾自己、过于追求完美、抗挫折能力差、自信心缺乏、人际关系不和谐……


面对不能独立生存的孩子,面对不会处理日常家务的孩子,面对不会与人交际的孩子,有些家长着急了!但这事确实有点迟了!因为孩子的教育不可能从头再来。埋怨孩子,责怪孩子都于事无补。



孔子说:“不教而杀谓之虐”。如果你不去教孩子怎么去做事,反过来再来责怪孩子没做好这件事,这就是家长的不对了。我们家长就应该像老鹰教小鹰学会飞翔一样,从小教会孩子各种本领。


老鹰是怎样教会小鹰学会飞翔的呢?它让小鹰先看自己飞翔,等小鹰羽毛丰满时开始训练小鹰,老鹰先让小鹰从两个比较近的树枝上练习;小鹰掌握一定技能后,老鹰再带小鹰去悬崖边飞翔。小鹰模仿老鹰的姿势,一次次地练习飞,尽管摔得遍体鳞伤,但最终学会展翅飞翔,飞向高远的天空。


连老鹰都知道手把手教孩子本领,难道我们人类还不如老鹰吗?但如何教,这是有方法的。以孩子不起床来说,我们多数家庭存在起床的战争,从幼儿园到中学,家长普遍叫孩子起床。


我曾在望京实验小学做过一个实验,与每个孩子同时做出约定——拒绝给孩子叫早。当然实验之前也和家长、学校做好了协商,一周之内孩子迟到不做批评和评论。实验中,家长跟孩子约定,以后每天早起上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不再负责叫孩子起床。


到了学校,各班级都做录像统计,老师不能批评孩子,让孩子们从内心产生愧疚,这比责备更有效。真正的教育是以行动带动行动、用生命感动生命的教育,这才是真实的教育,而不是讲概念、讲道理。


有一位爸爸在实验结束后,分享了孩子三天的三个变化:实验第一天,他家的“小公主”一觉睡到九点,急得直哭,不依不饶地与爸妈较劲。后来,他拿出公约:这不是你自己签字的吗?你自己答应爸爸妈妈和老师不用叫早的。这样一来,“小公主”自知理亏,也不再胡搅蛮缠。第二天,奇迹发生了,“小公主”自己按时起床到了学校。第三天,“小公主”成了全班最早到校的小朋友......


其实要想让孩子成长,放手往往更能成就孩子,事情往往更加简单!我们每位家长,都可以尝试着和孩子一起坐下来开个家庭会议。这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大法宝,每周召开一次,其最大的好处是通过类似于角色扮演,促进全家人的平等交流。一方面,家庭会议可以解决许多重要问题;另一方面,家庭会议让全家人学会民主。这个会议一定不能变成针对孩子的批评会或检讨会,而是要开成孩子受益最大的会议,制定一份适宜家庭各个成员的家庭公约。这其中运用的方法就是:事前有约定,事中有提醒,事后有总结,也叫“三事原则”。


作业:好好想想,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否在某些方面,你也许没有好好教育引导过他,可是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却又反过来责怪过呢?如果想到了,你什么心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