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无闲草(91)

乡间无闲草(91)


焦小桥

青蒿

经过北宋皇室的推广,艾灸疗法逐渐打开知名度。黄庭坚客居鄂州时,与当地太守交好。当时,地方文人学士经常进献诗文,请太守评定优劣,祈望获得资助。太守便邀请黄庭坚一同评阅。一次,太守带来了一篇文章,黄庭坚看后,不禁皱起眉头,沉默许久。

太守忍不住询问:“酬以几何?”黄庭坚答道:“不必他物,取公库干艾四两。于生尻骨上作一大炷灸之,问尔后敢作诗耶?”

意思是,让太守大人到官府库房里拿些艾草,照着大夫们的做法,往这名作者的尾椎骨上来上一次艾灸,正好治一治他那文笔不佳,还随意投稿惹人嫌的坏毛病。

在明代之前,医学界普遍认为,天下艾草以河南汤阴的复道艾和浙江宁波的四明艾最为出众。

宋朝人苏颂在《图经本草》里对复道艾不乏溢美之词:“艾叶,旧不著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处处有之,以复道者为佳,云此种灸病尤胜。”但苏颂也不忘提醒世人:“近世有单服艾者……其毒发则热气冲上,狂躁不能禁,至攻眼有疮出血者,诚不可妄服也。”意思是说,艾草不可以随意单独服用,否则将有中毒、甚至是陷入疯癫的风险。


在明朝医生李时珍看来,苏颂的艾草“有毒论”是耸人听闻的谬论,实则是因为艾草辛热的偏性,由于长期服用“致火上冲之故尔”。

李氏一族是医学世家,对于艾草的研究,早在李言闻(李时珍之父)时期就已经开始。李言闻曾到家乡蕲州麒麟山挖掘艾草,并移栽于自家庭院中。经过长期观察与药物试验,李言闻写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本艾草专著《蕲艾传》。

同时,作为《人参传》的作者,李言闻在对比二者药性与功效时,不免夸赞:“艾有参之功,参无艾朴实之德。”作为补虚神草的平替,艾草因随处可采,较之人参更具备惠民和普世的价值,也更符合传统医家悬壶济世的初衷与愿景。

24岁那年,李时珍科场失意后,重拾家族衣钵,投身医学。35岁那年,李时珍开始重修医家典籍,“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终于取得了比父亲更高的成就——著成190多万字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许多草药的错误记载进行更正补全,其中也包括了艾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邵武禾坪《黄氏大成宗谱·总谱》 (简称大成谱)世系 (供宗亲研究修正稿) 黄明书 一世,昌意,...
    醉后挥毫笔有神阅读 20,198评论 2 4
  • 第五章 《恩平县学记》 原文 恩平,古恩州之域。国朝置恩平驿,隶阳江县,今恩平堡是也。堡立于成化之己丑。先是,西獠...
    潜鸟loon阅读 493评论 0 4
  • 2016年5月26日,由中国中药协会等13名业内专家组成评审团通过严格审核,以全票赞成的方式,通过了蕲春县申报“中...
    三彤龙枣阅读 5,404评论 0 1
  • 本草人间:李时珍自述 序章:三颗药丸的启示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下着,像极了四十年前我在武当山采药时遇的那场雨。桌上那...
    kkmar阅读 559评论 0 0
  • 1 钱可通神 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
    汉唐雄风阅读 30,072评论 3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