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无法幸福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的心理有一个缺乏弹性的“绝对化要求”。
意思就是,我们只希望事情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进行。
1.阻碍
在我们感受幸福的路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阻碍。
这个阻碍阻止了绝大多数人靠近幸福,但是他们还不知道。
比如,我们常听到人挂在嘴上的话:“我应该表现完美”“我不应该犯错”“我的人生应该轻轻松松的,没有什么烦心事”“我应该把时间都利用好”“我应该掌控自己的人生节奏”“别人应该喜欢我、认可我”“我应该有能力高效地完成每一件事”……
这些话语的背后意思是,我们希望事情的发展只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进行。
1939年,美国精神病学家卡伦·霍妮用“‘应该’的滥用”来描述这一现象。
这就是我们陷入困境的原因。
因为事实是我们的生活经历并不总能与之相符。比如,一旦我们说或做了一些别人不认同的事,“每个人都应该都应该喜欢和认同我”这个信念就会受到冲击。
我们中的大多数,可能不会像期望中那样年轻或苗条,也可能不会有高薪的工作和幸福的婚姻,我们可能无法像期望中那样聪明、机智或风趣。
我们会时不时地犯错误,得不到大家的认可,表现不佳,麻烦不断。
但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2.痛苦
“应该”是一把锤子,让你看什么都像钉子。
我们越是坚信生活不该如此,就越会感到痛苦。
让我们不快乐的不是信念本身,而是对信念的僵化认知。当你把信念当成一种参考标准时,那么它就会成为大问题。
“应该”带给我们的是灾难化思维。
它会夸大我们所处状况的严重程度。无论我们面对的是小麻烦还是严重的问题,这样做都会造成与生活状况不相称的痛苦。
我们用不理性的思维想问题时,像等人、和不喜欢的人相处、在别人面前出糗或者忘了某个约会等无关紧要的事情也会成为灾难。
甚至像失业或车祸这样更严重的问题,也会根据我们不同的认知方式而引发轻度、中度或重度的痛苦,引发抑郁症和焦虑症。
“应该”和“灾难化”紧密相连,都是认知僵化的体现。当事情没有如期进展时,我们会感到苦恼,因为我们认定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比如,我必须做到完美,如果做不到就太可怕了;大家必须喜欢和尊重我,如果大家不这么做,就是我人生的失败;我必须找到满意的另一半,如果找不到,我的人生就完了;我应该身材苗条,如果我超重了,那么我就是失败的。
任何认知缺乏弹性的人,都会给自己带来各种莫名的痛苦。
3.概率
那么如何让自己的认知拥有弹性呢?
答案是:概率化思维。
如果你仅仅是希望事业成功、关系融洽、生活独立或者幸福,而不是认为必须这样,那么你就不会感到苦恼。
希望的本质是概率。我希望一件事发生,那么它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
这种接受各种结果出现的思维就是概率化思维。
如果你因此变得足够灵活变通,能够接受他人喜欢我们、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并与我们被公平相待的情况不是必然会发生的,那么你的神经就不会一直紧绷着。
面对生活中接连的挑战, 我们唯有灵活应对。当事情没能如愿时,我们如果执着认为事情不该如此,只会让自己感到痛苦。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以更灵活的方式思考来调整情绪,继续前行。
当然了,简单地去掉“应该”或者“必须”的说法,并不会让我们的思维变灵活。重要的不是措辞,而是我们相信什么。实现灵活需要调整的是认知,而不仅仅是措辞。
改变是从心发生的,而不是从嘴发生的。
总结一下,“应该”是一种强求,你不能强求自己,更不能强求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