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80后,目前职业全职妈妈,家有两宝。
2007年10月,大宝冰冰来到我的身边,我也正式升职为母亲。实话实说,我没有做好准备,感觉自己还是一个孩子,当时的状态完全是一个大孩子带一个小孩子,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凭感觉,很多时候都手忙脚乱。在陪伴大宝成长的过程中跌跌撞撞走了很多的弯路,不了解儿童心理的我一直在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孩子相处,并且情绪化很严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受到过不少的伤害,自己也后悔过,但情绪一上来又故技重施。其实,每个母亲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我当然也不例外,只是不知道怎么去爱,很多时候都以我“认为”的方式去爱,殊不知不正确的爱有时候是一种伤害。
隐约记得大概在大宝一岁多时才开始关注家庭教育的书籍,我看的第一本关于教育的书是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当时对于第一次做妈妈的我来说影响很大,我运用书中很多的观点去引导和教育孩子。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书中谈到的从小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其实,对于我来说,从大学出来后我基本上没有怎么看过书,小时候也喜欢看书,可那个时候能看到的书真的很少,偶尔得到一本小说书也被母亲没收,说那是闲书,影响学习,现在我都想不起小时候看过那些完整的“课外书”。只记得不喜欢作文课,因为真不知道写什么,好多时候都是在凑字数。不想这种遗憾在孩子身上重演。就开始陪大宝走上了亲子共读时光,一开始,孩子还小,我会读故事给她听,有些故事书都不知道讲了多少遍。直到有一天我惊奇的发现,孩子竟然可以把我讲给她的书一字不差的讲给我,连翻得页码都是正确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认识字,其实我很清楚,她基本上一个字都不认识,只是我讲的多了,她都记下了而已,我不仅感叹孩子的记忆力真的超强。这个事件更坚定了我亲子共读决心,到今天将近10年,从一开始的我读她听(讲故事),到后来她读我听(学我讲故事),再后来我一起看书(独立阅读),本来是想引导孩子喜欢上读书,没想到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越来越喜欢阅读。因为对自己没有什么准确的定位,只觉得“开卷有益”,所以看的书比较杂,也喜欢纸质的书,在当当网上看到那本书销量比较好,就会买回来阅读,没几年的功夫就把一整面墙的书柜摆满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究竟有什么收获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只是主观的感觉自己看了很多书而已。
当大宝稍微大些,我就开始带她到处旅行,很多人所追求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对那时候的我们来说真的是家常便饭,也许是由于童年时匮乏,物质稍微富足些后就疯狂的弥补,可以说我们的脚步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2016年暑期,我又带她在龙目岛和巴厘岛待了将近一个月,旅行由于没有文化做底蕴,很多地方都仅仅是“到此一游”的感觉。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旅行......
清楚的记得那是2015年春天,忽然有一个想法冒出来:我要学习!我要成长!随着大宝一天天长大,内心焦虑感有增无减,大脑空洞越来越大(这可不是脑洞大开)。育儿的书籍虽看了不少,但遇到问题时还是力不从心。我决定参加线下课程学习,一开始学习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教育孩子,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渐渐的我发现原来育儿要先育己。只有自己内心充盈了,才可以爱家人爱孩子,“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才是一切的根源!我努力的学习、成长、思考、蜕变自己,谈教育最高标准是放下教育,做好自己去影响孩子就好了,这也是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都知道说起来容易,而践行起来确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017年5月,第二个宝贝糖糖到来让我的生活又混乱了一阵子,原本的三口之家一下子变成了五口(奶奶或者姥姥会在这里帮忙一段时间),我从以前对大宝100%关注变成了20%不到,导致大宝有很多的不适应,还好及时纠偏。作为一个二胎妈妈,我太明白生孩子、养孩子,要消耗多少精力、放弃多少东西。一人伴俩娃身体着实会疲倦,但内心的幸福感确节节攀升。
孩子的到来让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我随心所欲,情绪化超级严重,说是“河东狮吼”一点也不夸张,通过不断的学习成长,不断的调整自己,很多的不可能都在我的努力下变成现实,我都快要变成孩子们眼中的“温柔妈妈”啦,真的感谢孩子们,是她们促使我不断进步,不断的蜕变。现在的生活偶尔也会有“状况”发生,不过我已经有“魔力”化解。对于未来我非常的笃定,因为现在的我每天都很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