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灵树线(灵岩山-树山)徒步行
自从第一次徒步完成了杭州环湖行山之后,对自己的体能有了个大概的了解,这次灵树线据说风景更美,难度却不比杭州的高,天时地利人和,于是说走就走。
灵树线全程涵盖多个苏州著名风景区,沿途经过(灵岩山—天平山—白马涧—花山—皇冠山—大阳山森林公园—树山),全程20公理左右,累计爬升高度约1300米。苏州西部的山均由花岗岩构成,国内有代表的花岗岩山有三清山、黄山、华山、泰山等,地势陡峭,岩石裸露,各有特色。爱山,不是没有理由的,只是不懂它的人不会明了。
此行一共8人,我们约好一早8:00在灵岩山集合,当日天气多云,温度在19-26度,就连吹过来的风仿佛都在欢呼,今天适合户外运动,我们开始了行山。
这条线路可以分为两段,前半段灵白线(灵岩山—天平山—白马涧),这条是当地市民的常规登山路线,难度比较低,海拔在100-200米之间,基本都在石阶和砂砾石中行走,一路上有很多小摊,说说笑笑,整个行程气不喘2-3小时可以完成。后半段从白马涧到花山—皇冠山—大阳山森林公园—树山,才是这条线路的亮点所在,所以,如果体能允许的话,尽可能走完全程。
三个小时后,我们一行人完成了前半段到达了白马涧,稍作休息补充体力,因为后半段的路线才是这次行山的重点。我和永杰,戈西不想吃的太饱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其他人都去了景区食堂,我们觉得他们可能是要大干一场了,我的宗旨就是紧跟队伍不拖后腿不掉队。
出了白马涧景区,要爬过一片半山腰上的墓地才能回到我们的线路上,同行的另一位姑娘因为好奇想要看清墓碑上的照片,一脚踩空“啊”的一声大叫扭了脚踝,考虑到后面的爬升难度和强度,大家都建议她还是保守一点到此为止,姑娘满脸的不情愿,还是被安建才带下了山。
之后,我们6人一行格外小心,各自埋头踩好脚下的每一步。我发现爬山也是有技巧的,同样的一条路,你会发现每个人的攀爬方式是不一样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会用力借力并会控制力,就会省力,这也是我自己目前的一些经验,当然登山鞋和登山杖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苏州的山不熟,不知哪里是哪里,记不得是哪座山,下山的路不知怎么的就直接通进了寺庙,安静的空气里突然传来阵阵低沉悠扬的诵经声,此起彼伏,庄严神圣,让纷繁消尽,出了寺庙抬头一看,原来是到了“兰风寺”。
过了兰风寺,就是我们这次行程中最后也是最艰难的一座山-大阳山,黄勇问我们是不是做好了准备,如果有体能不足想要撤离的,就此别过,过了此时,只能前进,无路后退。因为大阳山山路坡度陡,从上山到下山要穿过几个山头,全程估计需要3个小时,当中没有撤退的路,三思而后行,这时云飞和戈西提出了先行撤退,云飞说他继续爬下去,恐怕回上海的油门刹车都踩不住了。戈西说今天的体验已经突破了他的极限,他本以为徒步就是那种平地徒步,没想到爬了几座山居然还活到现在,已经很有意义了。看,这两位连撤退的架势都显得如此光荣。而我有点犹豫是不是要继续,黄勇和王建的体力我是领教过的,永杰说,一起上吧,我们两个体力应该差不多。行,多一次体验也不错,那就再丰富精彩些吧。于是8人队伍剩下4人,向远处的大阳山进攻。
大阳山海拔338米,我们是从直线距离最短,坡度最陡的那一面上山的,黄勇和王建两人体能好,两三下就在树木枝叶的掩饰下不见了踪影,我和永杰蜗牛似的一步一步往上爬。用永杰的话来形容就是,他觉得他自己在某一刻快要虚脱了。而我,因为有了上次的爬山经验,会调整呼吸,调整脚步,平缓了许多。上次也是某一刻我觉得自己一口气要喘不过来了,所谓,实践中出经验,越战越勇。在到达大阳山顶的那一刻,眼前突然明亮,视野开阔,凉风袭来,我闭上眼睛,张开臂膀,在山顶拥抱风的感觉,自由,美好。
最终我们4人顺利完成了灵树线全程。
我在想,登山和跑步一样吗?我是从2014年开始跑步的,从参加各种跑步赛事拿奖牌到如今不再以追求奖牌为目的,在平日里有时间便戴上耳机,出去小跑一小时,那种独处放空带来的幸福感是非常独特的。
而登山和跑步又不太一样,它需要有团队,需要有合作。但它们又是一样的,比如都不讲输赢,拼的只有一点点认真,一点点坚持。哪怕没有坚持到最后,但凡只要脑子在那一刻刹那放空,愉悦的多巴胺自然分泌,就是胜利。
人生是一场长跑,也是一场旅行,旅途有偶遇,遇到某个人,遇到某件事,如果不那么功利,急于从遇到的东西中获得利益,而只是享受和这样人或事相处过程中自己的感悟和改变,是很美好的。
是以为记,不知几年后再回看这些,那时的我会是怎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