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大西北旅游的时候,碰到一对大哥大姐,夫妻俩女儿大约30岁左右,已婚。这对大哥大姐让人好生羡慕,夫妻俩有说有笑,一起旅游。这是我所喜欢的状态,等娃娃们上大学了,我也希望老公可以陪我看遍中国的大好河山。
随着越来越熟悉,慢慢的坐车的时候开始跟大姐聊天,大姐和大哥都很热情,起初我以为他们事北方人,身上一股子豪气,后来才知道是江苏人。在聊天的过程,大姐总是不经意想起自己的女儿,提到一个细节,大姐说她喜欢给女儿每周换一次床单,然后我也有点惊诧,每周换一次,哈哈,是不是有洁癖呀。我就笑着说,我是特别不喜欢别人动我卧室的东西,包括衣柜的衣服,特讨厌除我以外的人翻我东西,哪怕乱成一锅粥,也不喜欢别人动,我有灵感的时候自己会整理好,哈哈。大哥马上说,我家闺女也不喜欢,他也不喜欢每周换一次床单,说是把自己身上专属气味弄没了。大姐说,我也知道她不喜欢,可是我就是想这么为她做,现在也会去已婚的女儿家征求她意见再做家务,换床单。说女儿很喜欢买自热食品,方便食品,我说跟我差不多,简单方便省事嘛。我说,大姐,你女儿都结婚了,你还去家里做家务,换床单,是不是太放不下孩子了。再补了一句,没准你闺女心理压根不需要也不喜欢你做这些,只是碍于不好意思直说伤你心呢,大姐听完,眼角有泪,一边说,我也知道,我控制不住,是我离不开她,放不下她。我说,你看大哥多好,总是出来陪你旅游,你多幸福呀……
说到这了,我也想起来我妈妈,我都快40了,两个孩子的母亲了,还担心我有没有好好吃饭,尤其是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老爸有时候还会下楼默默的把我家厨房清理清理,热水器修一修,冰箱修一修……无论多么大,在父母严重都是孩子……真的特别让人感动,与此同时,也让我很有忧心,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中国式的父母往往完不成分离。孩子一天一天的长大,走向独立的个体,去创自己的事业,成立自己的家庭。可是我们有太多的中国式父母,自己是不得力的孩子,有过度的一个依恋和依赖。内心里总是想把孩子当成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内心里总是过度的想要留住孩子,对父母的这份深深的依恋。有多少妈妈在小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心里空落落的。有多少父母在孩子上初中住校的时候心里空荡荡的。有多少父母在孩子上大学之后觉得自己心一下子完全适应不来的各种不放心?有多少父母在孩子已婚之后,还忍不住依据自己的老习惯去到孩子已婚的新小家庭里面去满足自己多年保持的被需要被依赖的心里满足,结果把这个新家庭搞得乌烟瘴气,争吵不断,矛盾升级……
就像我上篇举例子的一个老父亲的一个抱怨,他的女儿读大学的时候,在他自己独立的去求学,自己独立的社交,自己去走亲戚旅游的时候,他自己一个人都可以过得特别的好。可是他的父母呢,总是看到他各种的不适应,看到他各种行为的偏差,心里面有1万点的忧心忡忡。想着这个孩子他不会做饭,以后怎么生活?然后我说他一个人在外求学的时候,你们都不在他身边,他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我说你们没有在身边的时候,他一个人到处旅游求学社交,他不是有他自己的生存法则吗?
由此引发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的晚年生活怎么过?是要重复我们父辈们这样学不会分离?过度的去参与到孩子们的新家庭吗?现在我们青年中年的父母们,我们的孩子也在一步一步的成长,养育孩子,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所有的爱都是纸相结合,只有孩子的爱是指向分离的。我们是要像现在的时尚奶奶一样,有自己的晚年兴趣爱好,有自己的一个晚年圈子,甚至有自己的晚年的小事业?还是去重复我们上一辈人99%的晚年生活,不停的围着孩子转,尽管孩子已经长成独立成熟的个体,不再需要我们,我们也按照我们习惯的方式强行的参与进去呢?相信看过这篇文章的你已经有了一个自己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