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时间到哪里去?
现在苦于拖拖拉拉,一天的上午不知如何开始,有时就很犯难。感觉千头万绪,手上无所事事。有许多事要做,却拿着手机一会看看微信,一会看看邮箱,一会看看股市; 一会儿泡杯茶,一会儿上洗手间,一会与同事聊几句,还没等真正开始做什么,突然发现该吃午饭了。
提到拖拉的问题,小伙伴建议我可以学习一下番茄工作法。早就听说这个工作法,但从来也没往心里去。立马找到史蒂夫的《番茄工作法图解: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来看,发现非常简便可用。
每天把时间分成25分钟的N个番茄时间。在每一个番茄时间里专注干一件事,一天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N个番茄。同一件事可以划分成N个番茄来干。这个好,适合我这种自律性比较差的家伙。
我的工作时间自主比较强,自己的工作自己干完就行。年度特点是上半年比较清闲,下半年时间快到了,大家就狗急跳墙开始忙碌了。
也没啥豪言壮语,先实验一下番茄时间管理法再说:
1. 每天早点出门(7:40),争取吃上单位的免费早餐。地铁上把当天要做的事列出来,大致需要几个番茄时间。
2. 9点以前坐在办公桌前,开始第一个番茄时间。“现在就做”是一个很好的原则。
3. 当天要做的事分为一个个番茄时间,逐个击破。(每天有两件事必须做的: 日更和跑步)
4. 如果有突然冒出来的杂事,也可划入番茄时间,及时解决。
我盘点了下我的时间段及番茄数:
1. 9点以前在办公桌前坐下来,11:30食堂开饭。上午可以有4个番茄。
2. 中午11:30-1:30吃饭休息时间。溜达胡同同时听听喜马拉雅上的质量比较好的有声书籍或办办杂事的,半小时用于打个盹。(中午就不算番茄了,自由时间)
3. 下午1:30- 4:30下班,但我一般会5:30-6:00走。下午有8—9个番茄。
用4个番茄来工作。4-5个番茄看书+日更。这样就不用拖拉到晚上为日更而烦恼了。
4. 晚上: 6:30左右到家,吃点饭休息一下,和家里人扯扯闲篇。
晚上7:30—8:30有2个番茄时间,有时看看书或翻翻微信的朋友圈和公众号。
5. 9:00-10:30夜跑,回来洗漱11:30上床,墨迹到12点睡觉。
7. 每天复复盘,看看吃下几个番茄。
理论上来说,我每天大概有14个番茄时间,
工作用去6个,看书+日更8个,这样合计是7个小时。
如果能每天专心吃进10-12个番茄,也就是每天专心工作6个小时,效率就能大大滴提高,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今天淘宝定了个25分钟的沙漏。番茄定时器嘀嗒嘀嗒的干扰比较大,在办公室还扰民,所以改为沙漏。用个沙漏树在眼前提醒自己在每25分钟专心做一件事,真是个好主意。
所以人不能拒绝学习。随时学习,随时有发现,随时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