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能让许多有想法,有能力的人脱颖而出,但是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它打败了你,但是不知道对手是谁,或许是与这个行业完全不相关的新兴,也或许是你自己走进了自己挖掘的坟墓,也未可知。
那在这个焦虑的时代下,你,我,或者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生存呢?只所以用生存是因为生活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太过奢侈。那是需要有点“情调”的词儿,但是生存却是在压力重重之下,还能得以喘息的那一口气而已。
先说说这个公司吧,这个公司里“老人”太多,的确沉淀了许多那些奋斗的故事,却似乎忽略了新时代对于公司的要求,他们拘泥于自己的世界里,觉得以这么多年的老流程与行为做事的习惯去面对新情况下遇到的新问题,让公司的新人有些放不开手脚。
也或许是经年的沉淀下来的管理方式,自成一派,对于外来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并不认可的原因,“排外”是比较典型的表现形式,口口相传的“外来的管理者比较难存活”就是一个比较具有说服力的例子,不单口口相传,也会事事做绝。在堵死自己前进的道路同时,也让自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这是我所在的处室的现状,阶层固化比思维固化表现的明显,但是思维固化比阶层固化要可怕的多。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努力奔跑都未必能在人潮中站在原地,更何况我们那么循规蹈矩的无动于衷?
这让我不得不说起“视野”,这个词是很容易让人理解,无非就是你看到的范围是大是小,你看到的东西是多是少,你看到的本质是模糊还是明了,但是我要说的视野,还需要你有反观自身的能力。我们自诩为行业的龙头老大,但是纵然真的是,也要看一下旁边小弟的奔跑速度,如果相差甚远,我们尚可稍事休息,再一鼓作气。可如果几乎比肩,我们哪敢休息,只能竭尽全力。而我们,却很少关注竞品对于我们的影响与关注。三人行,必我有师,即便再不堪的一个人,都会有哪怕一点点的优点,而我们要学习这个优点,这其实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要防止自己身上出现他们曾经出现过的缺点。他们曾经踏入的“雷区”,他们曾经没能避开的“坑”,我们是不是可以避开?
学习其它人,并不是一味的学习其优点,更多时候,是纵观这个人,在他成长的历程中,有哪些失败的经验教训才更值得我们在未来去避免。
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盯着自己的目标没有错,因为有可为与不可为之分。但是紧盯目标的最后结果有可能忽略了企业本身的“学习”。从竞争对手的身上去学习,自身反刍式的学习。
当两只眼睛只盯着目标的时候,你的视野就会变窄,忽略了原本可以助力你奔向目标的好多风景,比如自身的学习与提升。
再说“格局”,格局这个东西比较的虚,跟尊重一样,就像空气,有的时候不觉得它是件事儿,但是如果不存在,立马就可以感觉的出来。我觉得“格局”就是这样,往往一件事、一句话,一个决定都可以看出格局的大小。现在许多的“企业管理”培训里,最先培训的就是“分钱机制”领导者要先学会利益分配,然后再说为了整体的目标”做事“,就目前的”三观“而言,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甭管是不是给个兔子让撵着,还挂在驴子前面的那个几乎够不着的萝卜,都是一个希冀,都是未来努力的方向。格局大的人不会计较眼前的得失,会把目光放的长远,那同样如此,格局大的企业,不会拘泥钱,会在企业赚到钱的时候,去给员工分红,刺激员工去发掘新的业务增涨点,然后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绝非像15年的顺丰一样,用不专业的人去干一些专业的事儿,除了那些拔苗助长的所谓的”人才“之外,似乎也没有得到别的可以传承的经验和教训。
企业的“老人”太多了,于是限制了格局,生怕别人动了自己的奶酪,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境地,可是奶酪就是这么多,别人不动自己也会忍不住动一下,善战者,制人而不制于人,怎么制人?那就是在准确定位自己的同时,更了解对手的动向,才能给到自己制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