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人失去另一半,到底还有没有必要再找一个?
有人说,都有子女的人,年纪也大了,生理需求也不旺盛了,干嘛还找另外一个人一起过?其实子女有子女的生活,子女的陪伴是代替不了伴侣的,失去伴侣的老人,几乎都会有再找个人的念头,为什么,因为孤独。
老人和子女的观念不同,存在代沟,沟通上没有多少共同语言,有些交心话,并不适合跟自己的子女说。
找一伴侣,心理需要更大于生理需要。
但是,老人身体到了晚年,会有各种状况突发,也给老人找个伴带来不小的困扰。
二
最近张大爷就饱受儿女的诟病,当初张大爷从学校退休在家,退休金7000多块钱,一个人住着一套房子,儿女说给找个保姆照看他,他不同意,说自己不需要保姆,需要感情陪伴,要找个老伴,两人一起到处溜达溜达,一起旅旅游,排解孤独。
儿女拗不过,答应了张大爷的要求,张大爷经人介绍认识了李阿姨。李阿姨比张大爷年轻有十来岁,人还很漂亮,会打扮,跟张大爷很般配。唯一不足的是,李阿姨没有退休金,得张大爷养活。张大爷没有二话,说自己能养起她。
两人还办了个小规模的婚礼,简单又不失情调,张大爷捧着一束玫瑰花,迎娶了李阿姨,在亲友的祝福下,从此开启了两位老人双宿双飞的生活,一起到各地去旅游。晚年张大爷和李阿姨还收获了新的幸福,这么一对神仙眷侣,羡慕死好多单身老人。
然而好景不长,刚结婚半年,比张大爷还年轻的李阿姨,竟然先倒下了,突发脑梗半身不遂,连走路都不行,必须在轮椅上生活。张大爷哪能照顾好她,只好送李阿姨回到她的儿女身边。
由于结婚领证属于法定夫妻,张大爷不能不管李阿姨的死活,李阿姨的儿女起初还不愿接受,说好好的人结婚不到半年就这样了,张大爷必须管到底。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张大爷每月给李阿姨的儿女2000块钱,算是给李阿姨的儿女的照顾费。
为了这个,张大爷的儿女没少埋怨张大爷,说当初反对老人结婚,请个保姆就行了,非要结婚,这倒好,半年不到,两人的感情也还没有多深厚,每月还损失2000块钱,如果是请保姆,哪里有这个事情。
张大爷和李阿姨的事情,又在周围其他老人身边引起震动,当初因为羡慕,觉得老了还能再拥有爱情,现在又因为害怕,再婚风险很大。那些想要结婚的老人,在儿女的劝说下,都主动打消了念头。
三
老人再婚,带来的难题,是社会性的。
《都挺好》里苏大强要娶保姆,他以为找到了爱情,实际上是保姆图他的房子。
老人再婚很难有纯粹的感情因素,掺杂着更多的利益因素。加上儿女的自私,怕家产流失,都是造成老人再婚的困难。
最近网上流传盛广的一则故事:雇主大爷想娶保姆阿姨,保姆不同意,因为结婚就成了免费的保姆,还不如只做事不谈感情,自己挣钱在手还有保障,结婚成了免费的保姆,一旦遇到事情,自身利益无法保障,除非你给房产证加上名字。
看起来和《都挺好》里的苏大强版爱情如出一辙,也可见老人再婚之难。
现在流行不领证的同居关系,也是新型的感情维系的方式,不妨老人心态放开一些,同居有个伴也是个不错的方式。
平时多交些朋友,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下棋学书画,跳跳广场舞,多锻炼身体,让晚年生活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