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摁是摁不下去的,因为它们会慢慢爬上来。
前两天终于读完了《群山回唱》,这两天什么书也看不下去,还是会突然想起来书中的一个个故事。不过这时候也很懊恼,为什么自己的文字能力撑不起千头万绪的念头?导致思考没办法落在纸上。所以书写还是需要继续。
故事结束,终于帕丽和哥哥阿卜杜拉见面了。虽然帕丽已经变成得骨节变大,满头华发,虽然阿卜杜拉已经认不得她。曾经像父亲一样爱护她心疼她的哥哥不得已和帕丽分开,但几十年里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她,那一盒子轻飘飘的羽毛比任何东西都重,当然还是那么多没有寄出去的信,甚至自己的女儿名字也叫帕丽。
帕丽和养母一起到法国生活,当然会比在阿卜杜拉身边物质丰富的多,但是她总会觉得那里空空的。中国人对“根”这一概念似乎特别热衷,但我看不只是中国人,全世界人民都会对“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好奇。帕丽的养母是个悲剧,一个美丽的又有才华的女人,生活在阿富汗本来就很悲惨,然而她又不能生育,嫁了老公爱自己的司机(司机的故事也很动人,每个人都很善良,但仍然是个悲剧,我宁愿有哪个人是个坏蛋,这样可能会让自己的“难过”有寄托。)于是出国,带着养女,爱上了一个男人后来又跟养女在一起了,后来终于没办法承受,自杀了。
在帕丽和养母生活的很多年里,养母从来不曾告诉帕丽真实的身世,但这样仍然不可避免事实的出现,只是晚了一些而已。如果帕丽早一些知道早一些去找哥哥会不会结果会不一样?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遗憾吧?不能抱头痛哭,不能一起回忆童年,不能一起谈论中间空档着几十年的生活,不能互相安慰.......帕丽说,这对阿卜杜拉是不公平的,因为她离开的时候还小起码还享受了遗忘带来的幸福,而阿卜杜拉只能在回忆里痛苦。
不过,我觉得,帕丽再次见到阿卜杜拉的时候公平了,因为阿卜杜拉已经没有了曾经的记忆,而那些羽毛和信件只能让帕丽一个人痛苦了。
在毕业后的阅读中,了解了很多上学时候学习的历史里没有的内容。不知道是不是事实,但是比正史真实的多。有人说“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掌握政权的人会把历史打扮成自己喜欢的摸样,但是时间刚好就是“卸妆水”,任你打扮的如何妖艳,真相还是会慢慢浮上来。
所以坦荡荡的挺好的,不必费心掩饰,毕竟没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