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短片讲的是两个在动车上的陌生男女,彼此倾心,两个人就这样你偷瞄一眼我偷瞄一眼,直到女生遗落下了她的索尼相机,男生打开相册之后竟发现女生趁他睡觉的时候给他拍了照片。男生骑着自行车在地铁附近徘徊,茫茫人海,能找到她么?
男生打开女孩的相机看到相册里面自己的照片的时候,浪漫得令人心跳。令人感到惊喜的是这种不约而同的相互吸引。这不禁让我想起一见钟情这个东西。
每个人都应该有过一见钟情的经历。
【少女型】
可能是就在那么多等公交的人群中,只看见了他,那一刻觉得世界都静止了,嘈杂的大街也变得安静。心沉了一下,觉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感觉很踏实很踏实,有一种归属感。但是又不敢仔细看他,只是后悔自己早晨出门没有卷头发,脸上连BB霜都没有抹。
【害羞型】
在快要上课的时候,突然有人拍我的肩膀,“你旁边有人么?”接下来的那两秒以内我都没有回答她的话,眼里和嗓子眼里都是她清润的嘴唇和发光的眼睛。她的声音靠我如此近,像是南方的三月绵绵细雨的质地。我害羞得转回身子,仿佛一剑封喉,我这才支支吾吾地说没有。
【相互型】
“她们的眼睛同时交会,她的眼睛是灰色的,虽没有散发出光泽,却俾倪一切,仿佛打了光或者着了火一样,令特芮丝目不转睛。”——《卡罗尔》
【敏感型】
“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一眼望去满街都是美女,高楼和街道也变幻了通常的形状,像在电影里……你就站在楼梯的拐角,带着某种清香的味道,有点湿乎乎的,奇怪的气息。”——《恋爱的犀牛》
【文艺型】
“四月一个晴朗的早晨,我在原宿后街同一个百分之百的女孩擦肩而过。女孩算不得怎么漂亮,衣着也不出众,脑后的头发执著地带有睡觉挤压的痕迹。年龄也恐怕快三十了。严格说来,恐怕难以称之为女孩。然而,相距五十米开外我便一眼看出:对我来说,她是个百分之百的女孩。从看见她的身姿的那一瞬间,我的胸口便如发生地鸣一般地震颤,口中如沙漠一般干得沙沙作响。 ”——《百分百女孩》
一见钟情的感觉如此神奇,也许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点说不清道不明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会对一个人陌生的人产生这种强烈的感觉?
有人说一见钟情只会发生在好看的人身上。的确,长相出众,穿着品味较佳的人在人群中获得关注的概率比较高。但是该怎么理解村上春树的百分百女孩呢,这个女孩并不出众,可能放在大街上你怎么都认不出来。在这里不想用生理学上的多巴胺什么的解释。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很多人的一见钟情里有这样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似曾相识”。人们在遇到一见钟情的人的时候,总有一种“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感觉。”贾宝玉在第一次见到林黛玉的时候,说的是“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如此莫名其妙,给一见钟情添加了许多浪漫的因素。
但是为什么两个陌生的人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是因为前世我们就遇见过了还是命中注定呢?纪伯伦曾经这么形容过一见钟情:
当我如同一面明镜,站在你面前,你凝视着我,看到了自己的形象,然后你说:“我爱你”。
也就是我爱你是因为我在你身上看到我了自己。这个我自己并不是我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形状和样子,而是我自己的期待和欲望。通俗来说,对于这些期待和欲望,我们可能在心中有一个抽象的散落的零件,有外貌上的,也有性格上的,也包括一些特殊癖好,但这些期待和欲望并不一定是看起来美好的东西。有的人可能会喜欢性格阴郁的人,像梁朝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时候这个期待和欲望也包括自己的缺乏。比如一个性格上比较脆弱的人,在看到一个人的强势表现后,可能就会产生不由自主的狂喜和归属感。
这个镜像是我们将欲望对外部的投注,将其作为理想之我,是由自身建构出来的。就如明星对粉丝来说就是镜像。镜像作为理想对象不是因为其本身十分理想,而是自我建构。这是一个明显的类型。
在精神分析里,忘我的他恋也是强烈的自恋。是自我确认过程中从爱人看到那个忠贞的自己正是某种终于完整了的理想自我的镜像,就自恋而言,没有比恋人的目光更好的镜子了。
我们常以为,看到人的第一眼时,看到的是容貌、气质、和深情。但是我们看到一个人,这只是意识上的看到,而潜意识上看到的更加关键,内容也更加丰富,也更加重要。意识上,村上春树看到的是一个衣着不出众,年龄也恐怕快三十的女人。但是在潜意识里,他已经嗅到了这个女孩的心性。这些无法诉诸语言的信息,如此熟悉,好像在他的生命中曾经遇到过。于是,他来电了,因为这个女孩和他生命初始形成的镜像里的那个重要形象如此相像。似曾相识也是因为看到了自己理想中的那个形象。不同类型是不同人想象的需要。潜意识里的熟悉感是一见钟情的秘密。
一见钟情似乎只是第一眼的说法,你看到的,嗅到的...但其实,人与人的交流的途径,是非常复杂的。我们是在用语言、肢体和眼神等方式在沟通,但可能还有更复杂更全面而且不为我们所知的沟通方式,一切都在潜意识里悄悄进行。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