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9日,下午1:41打开《后知后觉》。
自序
三年前我写了一本小书——《从清华园到未名湖》,不易引起,不小的反响,居然成了一本畅销书,一连印了10多次,书中阐述的一些观点,如领导者应当有声有色的工作,有滋有味的生活,有情有义的交往,培养人才应当扬长补短;使用人才,应当扬长避短,保护人才,应当扬长容短,必要时敢于护短,以及“领导是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团结是最重要的成功之道”,“善于欣赏是最高明的领导艺术”等等,得到了众多读者朋友的共鸣。不少读者朋友给我写信打电话发书评,希望我继续写,第二本书,正是在读者朋友和出版社的鼓励下,我才下决心写这本书。书中讲述的主要是自己在江苏工作10年的体会,以及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是作为一名领导者,退岗后的后知后觉。
【很多时候我们又何尝不是呢,在生活中说出去的话,做过的事都是怀着悔恨懊恼的心情,对自己进行自责,事后诸葛亮。所以一开篇,文章就吸引到了我,坚定了我要读下去的决心!文中提到的领导,我也经历过,实在是感恩,我的师兄曾经是我派出所的教导员,他的为人处事作风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如今我们仍然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虽然不能经常见面,但是他对我的教导我一直记在心上,当时我离开东门派出所时,他语重心长的跟我说,小潘我没有用好你!一个副处级领导会放低姿态,对我一个普通民警这样讲话,而且那么真诚,这就是他的领导艺术!一句话说出,我会记住一辈子!每次家乡瓜果桃李成熟之际,我都会给他寄去一点相思,并不是没有机会见面,只是不想耽误他太多时间,他是一个特别自律的人,也是我学习的榜样,不论工作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几去体育馆打一会儿羽毛球也正是在他的扶持下我有了多个兴趣爱好,羽毛球足球,篮球的文体活动,还有歌唱比赛,都是我来一手负责,跟同事们打成一片,为我日后的各项沟通技巧和团建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不是一个先知先觉有先见之明的人。许多事,当时干事不明白,事后明白了;身在其中不明白,超脱出来明白了。有些话自己在位时不便说,现在说方便了,或者目前在职的同志不好说,自己不妨说出来。有些道理对一个饱经沧桑的人或初出茅庐的人来说,其含义是大不相同的。
【这就是当下一种悲哀,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用真名字说假话,在虚拟世界里用假名字,说真话。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人们活得都非常累,戴着面具,只有晚上睡觉的时候才摘下面具,然而这样的睡眠质量恐怕也不会太高,因为白天他们伪装的太久,所以晚上想在清醒的时候做回自己,所以就晚睡,虽然睡眠质量不会高,因为第2天早晨还要早起上班,反反复复最后如行尸走肉一样,精力在一天一天被消耗着,每天过着违心的生活,活得不开心,牢骚满腹,又不能解决问题。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每天上班下班都在发牢骚,埋怨这个埋怨那个埋怨的,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变成了地方支援中央,年纪轻轻,长得跟小老头一样,每天都是唠叨,每天都是抱怨,抱怨饭菜不好,抱怨制度不公平,抱怨领导不关心基层…张口闭口都是负能量的话,我怀疑这样的人长此以往,会不会…🤓】
人的正确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只有长期实践反复思考,才能得出更加合乎实际、更加接近本质的认识。只有超脱自我淡泊名利之后,才能更加清醒走向新的境界。总之这本书是作为一个过来人,对过去40年职场生涯中所立所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愿所求的一种总结反省和重新审视,希望和目前在职的同志们进行一次真诚的对话和交流。写作的原则仍然遵循老学长刘吉同志嘱咐我的,要有痛有痒地写作,不要做官样文章,要力求把真实的想法和鲜活的经验教训写出来。
【这位学长是非常智慧的人,他的教导充满了智慧和力量,一听就知道是一位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学长,我身边也有这样的学长,所以很庆幸!每次我心情不美丽的时候都会跑去吐槽一番,他就会问我,小潘,你想喝茶还是想喝酒,想吃烤串还是想吃饼!一副看破红尘的样子,处变不惊,热心助人,那他经常会唠叨我不要到处多管闲事,多管管自己的事,把自己大理好是最重要的。他也曾经在我面前说过他的后知后觉,说啊,我老公跟他们的合作,有一些唐突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市场前景并不看好,但是我还是支持我老公去做他想做的事,人生能有几回搏!?一个平台就会是一次机会,人挪活树挪死。如果一直在勉强做自己不开心的事,那是一种罪恶是煎熬!在平台上历练挑战自己的不舒适区,才能够倒逼自己每日进步,最后找到自己的三圈交集,做快乐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