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弟在家人群里发了个小视频,家长问小姑娘,一个人是怎么废掉的,小姑娘回答,一懒,二爱拖延,三自控能力差,四整天精神内耗,五沉迷游戏,六停止思考不学习,七假装上进努力,八每次只想不做,九经常熬夜。
小弟弟说评论区说占八样的多,自己觉得只有第七没有,还有那个精神内耗是啥意思呢?
我说精神内耗就是没事爱瞎琢磨,你没有这个,另外第七个你也没有,因为你根本就不装。
不一会,家人群里就热闹了起来,大弟弟特别反对这种小视频,如果听这种内容多了,人就不用活了,人又不是白板,哪有不占一样两样的,只要自己能够随时调整自己就行了。他不喜欢听这种教条式儿的。非得从那个白纸上画单行道,画两条直线,得顺着线走,不能掉头,还不能拐弯儿。除了机器人儿把程序设定好,你否则哪有没有的?
侄女也出来凑热闹,她说,这是一个人应该有的素质,并不是完全的程序设定。一个人需要自律,需要专注才能走得更远。
小弟弟总结了一下,至少人家把大多数人的心思与状态分析出来了。
然后,小弟弟又引出一个新的话题,他问:“我最近怎么读书不怎么卖力气了呢?”
大弟弟也是分享着自己的经验,既然读不进去了,就试着换本书读一下。现在读的非常心经就越看越欢喜,总有着新的感悟,真是一本值得读得好书,还要多读、精读、细读。
小弟弟说:“是啊,自己也换了一本,雪漠老师的《一个人的西部》,看着里面的内容,有些情况跟咱哥很相似。”
我说:“我也觉得有地方很像,但又不一样,因为雪漠老师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人生梦想是什么,他一直在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行,不会因为外来的干扰而放弃。而我一直是被动地成长,一直在摸索着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么!”
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触就是四个字的核心:战胜自己。我虽然一直走在这条路上,却总是在反复着前行,还达不到战胜自己。但每一个阶段又能够超越自己的前一个阶段。
回想成长的过程就会特别有感触,我常跟朋友分享的就是,当我初中就开始记日记,但上高中的时候,却把初中的日记都扔掉了,因为里面只有一个内容,就是每当自己贪玩的时候,就会反省自己,父母不易,我要努力。可过一段时间又会忘掉,继续贪玩,然后再反省。就这样在贪玩与反省的反复交替中,自己无法超越自己。
再后来,自己有了一点定力,能够明白内心的焦灼并不能够让自己解决问题,而专注地做一件事,反而容易让自己超越自己。所以,学习技术给自己一个信心的支点,慢慢就有了力量。后来,学习文化明理,明白自己的心要自己做主。
战胜自己是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个课题,有时候可以,有时候又觉得万难,但只要带着一颗自省的心,就会走在这条成长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