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弗格森说过一段话: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近两年,我越发的感受和体会出这句话中蕴藏的道理。
是的,我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而且我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改变,来影响身边的人,从而给自己打造一个舒适区,在这个舒适区里,有我的家人、朋友、有理解、有倾听、有创造、有幸福、有感恩、还有爱……,当然也会有摩擦、有冲突,但这些不会是常态。
一、思维方式与思维转换
思维方式是指一个人看世界的方法,主要指我们的感知、理解和诠释。未必与现实相符,是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验及选择打造而成,是个体对世界的个性化解读。
我回想自己的成长背景以及多年走过的路、经过的事,在检试自己的惯有思维方式时,我看到自己有些“不良”的思维方式。比如:
1. 经常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他人,进而要求他人;
2. 有时会寻求他人认可,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
3. 情绪来了,有时会自我封闭,甚至竖起高墙;
4. 认为有些事情自己天生就做不好,比如:认路,逻辑思维等……
我现在明白了,这些“不良”的思维方式,它的形成来源于我自小的生长环境、贫瘠的家庭,父母的影响,我对这个世界的解读,一是源于格局太小,二是源于自我成长的脚步太慢了。
这种思维模式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思维模式,长期以往,它会让我自艾自怜、固步自封,并将问题归咎于别人和环境的缺陷。
就好像一对婚姻不和谐的夫妇,如果两个人都想改造对方,不断列举对方的“罪状”以达到强调“我是对的”的目的。现实会给出答案,由外而内解决问题,往往会远离我们所期盼的成功与幸福。
我的内心,就没有梦想的火苗在升起吗?
我最了解自己的内心:人生下半程,我要做个自己认可的人,我把追求幸福感、成就感及家庭的福祉作为我的目标,也是自我超越。
原来的自己“利已多于利他、巧言能辩、重功利、向外求”在这种思维方式下,我习惯于走老路,不更新自己,不改变自己,长此以往,可以预见:我的人生下半程,也只是在重复。
要改变自己,实现目标,我知道最为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转换,基于个人品德修为的思维方式的养成对我非常重要,我要谨记并践行“谦虚、耐心、诚信、勤勉、朴素、勇气”的个人品德。
二、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由内而外”的意思是从自身做起,甚至更彻底一些,从自己的内心做起,包括自己的思维方式、品德操守和动机。
1. 先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爱自己可以是多方面、多维度的;
2. 不依靠外部的评价,做建立在优良品德基础上正确的事情,世界是自己与他人无关;
3. 不自怨自艾,成长和改变是需要过程、循序渐近的,每一步都十分重要,并且需要时间;
4. 倾听他人的感受与想法,不要按自己的标准,一味的强求对方。
摘一段《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这本书中,对我特别有帮助的话:
“如果你想拥有美满的婚姻,那么就做一个能产生助力而非阻力的人,不要一味的强求对方。如果你希望青春期子女更听话,那么先做个言行一致、充满爱心且懂得体谅和父母。如果你希望在工作上享有更多的自由与自主,那么先做个更负责尽职的员工。如果你希望获得信任、那么先做个值得信任的人。如果你希望才华不被埋没,那么先修养自己的基本品德。”
三、由被动变主动,我的人生我来掌控
同样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中,对于“积极主动”是这样定义的: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是不会把自己的行为依赖于外部环境、外界条件或受他人的影响的。
在我遇到下面的三大类问题时,我都可以采取“积极主动”的做法:
1. 与我自身行为有关的问题:我可以直接控制,我可以通过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来解决问题。
2. 与他人行为有关的问题:我可以通过改进、施加影响的方法来解决,比如:移情、以身作则、从自我改变开始等。
3. 遇到我无能为力的问题时:通常这些问题我无法控制,我要做的就是以微笑、真诚与平和来接受现实。
总之,对力不能及的事情要泰然处之,对能够改变的事情须全力以赴。
拥有一个自我掌控的人生,其核心在于两点:
1. 做出承诺与信守诺言的能力。
2. 确立目标,并付诸实践。
只有先信守对自己的承诺,才能信守对他人的承诺。即便只是承诺一件小事,只要有勇气迈出第一步,也有助于培养内心的诚信,也表示我有足够的自制能力、勇气和实力承担更多的责任。一次次的做出承诺,一次次的信守诺言,终有一天,我会获得自己想拥有的人生。
我的身体已经在慢慢的衰老,而我的灵魂要跟上这个速度,快些成熟。
美国政治思想家佩因说过:得之太易者必不受珍惜。唯有付出代价,万物始有价值。上苍深知如何为其产品制订合理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