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高桥龙一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差不多十年的历史了,在他生前,他像是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文学家一样,并没有得到评论家的好评与读者的关注。这跟他同样是来自京大的两位校友森见登美彦与万城目学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当媒体用“京大双璧“的名号称呼这两位的时候,高桥心里是不屑与这两位相提并论,这在高桥给友人的信里不止一次提到。当时过境迁,当高桥的文字被这个世界更加全面的了解的时候,他的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就在不久前,奥普拉还在自己的节目中推荐高桥龙一作品,将其称为”21世纪日本文坛的最高点“。关于这个评论,我不想做更多的评价,毕竟奥普拉对于日本文坛的了解,我想是极为有限的。但是可以保证的是,当高桥龙一的作品被引进英语世界之后,他的名气会得到和他作品一样高的位置。
文章题目提到的《小林俊介的一生》,是高桥龙一最新被发现的文章。甫一经被发现,就引起了评论界的重视。出于对高桥龙一老师的热爱,笔者则将这篇文章翻译为中文,以飨各位同好。当然,多说一句,还是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正版。
言归正传。刚刚发现的这篇文章,已经被日本的专家考证为高桥龙一老师最早的一篇作品,写作时间大概是他大学期间。众所周知,现在已知的高桥龙一的作品,是他在29岁时发表的《失败的半生》这部半自传性小说。在那篇文章里面,就有他在中学参加学校文学社,一直坚持写作的情节。不过因为很久没有发现他大学甚至中学时代的作品,所以很多评论家将这个细节认定是”高桥出于对自己作家身份的不自信,而向前延长自己的文学生涯”的一种做法。但是根据刚刚发现的这篇作品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高桥龙一老师在作品公开发表前,一直是在坚持写作。只不过是尚有很多作品没有被发现。
不过坦白说,根据这次文章发现的经过,他的其他作品要被发现,恐怕不是太容易了。高桥老师对自己的编辑曾经说过“我只用电脑写作,面对着恐怕格子纸,我很害怕,害怕自己的文字会污染了纯洁的纸张。”现在重新回想这段话,他那么说,恐怕也是来自投稿的失败吧。因为这篇手稿被发现的时候,恰恰是退稿信封里面。在21世纪还用信封投稿,编辑还郑重其事的邮寄退稿信,这都是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但也正是这份不可思议,让我们更加有必要珍视这篇文章。
作为高桥龙一的中文翻译者,向来感觉高桥老师作品是非常难以翻译的。他的作品中有着大量的假名,而其中许许多多都是他直接将外来语直接音译。而更为困难的是,他所引用的外来语,绝不仅仅是英文,包括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甚至还包括中文在内。我们中国的许多成语,就被他直接用假名写成,这一切都在翻译的过程中造成了许多的困扰。这种不易读性,也是他的作品长久以来没有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
但是在他最早的这篇作品里面,这些现象似乎还是不太严重。当然,其中仍然有着大量的外来语,但是他都中规中矩的写成原语言的形式。我们中国的许多成语,他同样采用中文汉字的书写方式,而不是日文的方式。当然这个和全部用假名表示外语词汇没有二致,都是一种极端的表达方式。但是从阅读的角度上来说,这种极端则是友好的多。
在内容方面,我不想说的太多。但是根据高桥老师一贯的写作特色,他这篇文章里面的内容,极有可能是由他亲身经历所改编的。这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都得到了验证,比如大家熟悉的《从冲绳到北海道》中的卧轨自杀,《极乐世界》里面的突然中风,《十点,才开始吃晚饭》中的入室盗窃,都是有着现实来源。这次文章中的那个事件,恐怕也是和他在学校里面的经历有关。有一点希望读者不要忘记,高桥龙一虽然在生前没有得到认可,但是他是一个企业家二代,物质生活极为丰富。所以,他体验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刺激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日本方面据说已经有他大学同学(男?)向媒体爆料,高桥龙一曾经与其谈论过这种事情。
作为他的处女作(至少现在是),这篇文章中表现的“死亡”的主题,也是后来所有作品中都反复出现的,甚至可以说高桥老师作品的母题。(日本最早的一本有关高桥龙一的评论集就是以“死亡与逃避死亡”为题目。)但是这篇文章中的有关“死亡”的解读方式,可以感觉出那个时候的高桥对于“死亡”的认识还是非常的片面与极端,这种认知从他晚期的作品里面都完全看不到。这也恰恰能说明,年轻时代的高桥龙一与成熟之后的高桥龙思想上是有一个明显的变化。
除了死亡的母题之外,高桥老师对于“时间”的把握依然让人着迷。现实与回忆之间的交错,让人恍然如梦。与他后来的作品比起来,两者的切换稍显刻意,有点故弄玄虚的味道。但是作为早期作品来看,其中的野心还是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种对于不同时间的描写,也成为他现在蜚声文坛的重要特色。
最后,作为一名高桥龙一的研究者,同时也是他的书迷。我希望提醒大家的是,不要对这篇文章报以太高的期待。不要因为这篇早期作品影响到你对于高桥老师的观感,同时也希望你阅读高桥老师最早的作品,对高桥老师的写作生涯有更加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