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书的契机,是前几天看了个一篇文名为《作为低学历底层女性的我是如何有尊严地活下来并且活得还不错的》的帖子。楼主说自己做过流水线工人、收银员、炸鸡店服务员,这些工作都比当家庭主妇好得多,光是每个月有睡到自然醒的几天假期和工资,大多数家庭主妇都没有。就算当住家保姆——只要跨过心中那道名为“羞耻”的坎儿——都比家庭主妇有钱有尊严且人性化,毕竟家庭主妇24h无休。在帖子的最后楼主还鼓励网友:与其听说哪个行业辛苦,不如自己先行尝试,反正也不会死,没准一试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不要相信被描述的美好婚姻,也不要相信被描述的艰苦工作,一切都要自己尝试。
看完这个帖子我思考了很长时间。它让我再一次明白,一般情况下的有手有脚的勤劳肯干的基层女性,可以养活自己甚至过上挺不错的日子,而不是必须依附于男性,提供无法自我掌控的生育价值和不被认可的家庭劳动;它为我的人生兜底提供了新的思路,哪怕我现在安逸的生活顷刻倒塌,我只会想“大不了去当住家保姆包吃包住”,而不是“大不了嫁个男人当个家庭主妇”。
所以当帖子的评论中不止一人推荐《基层女性》时,我兴冲冲地跑来看了,然后失望了。因为内容实在太鸡肋,全部都是大道理。懂得这些道理的人不需要,他们觉得太浅显太空洞;不懂这些道理的人大概率看完也不懂,或是懂了也无法做到。
作者出生于农村,中专学历,16岁离开家乡读书,19岁去上海独自闯荡,第一份工作是厚着脸皮推销袜子,此后又做过服务员、领班、导购,然后创业,38岁成为百万粉丝博主,然后出书、卖画。作为集齐了众多因素的基层女性——重男轻女的家庭、被家暴、无学历、已婚、丁克——作者本可以将十几年来真实打拼的具体事迹和理论更好地结合,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经历一笔带过毫无作用,余下的篇幅全部在空喊口号,显得那么鸡汤。一言以蔽之,本书偶有闪光观点,总体乏善可陈。相同的内容做短视频获赞很多,出书则显得重量不够。
书中有个观点:“遇到不合适的人或关系,应该及时止损。”我想把此观点更改一下送给自己:“遇到看不下去(贬义)或者明知没什么营养的书籍,也应该及时止损。”而不是为了该死的强迫症,硬生生浪费三个小时。这种本该一小时翻完的东西,就因为太难看,导致我拖拉烦躁又分神。
不过如果不是读到最后,我也不会发现这个有意思的现象——
一本基层女性的书,却以写给男性的“放下婆媳之间的道德绑架”作结束篇章,就离谱。暂且不说这篇内容的出现有多不合时宜,就说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家里没有婆媳矛盾的男人,不会看这篇文章;家里有婆媳矛盾的男人,你以为这篇文章讲述的道理他们不懂吗?他们只是懒得管。
很矛盾的一点是,虽然我评价“不行”,但依然希望这种书多一点,让它们帮助到有需要的人,让更多的女性被唤醒。对我而言无用的大道理,没准砸到某个姐妹的头上,就把她的女本位思想砸出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