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娃相处,只要稍用心,时刻都有新案例。
今天课间,端端走到我身边气哼哼的叙述他课上遇到的事儿:“咪咪一直踩我椅子,我说她也不听,我就踢她脚了!”
“嗯,我看得出你很愤怒……”
“嗯。”狠狠点头,然后接着重复“我说她也不听,我就踢她了”
“嗯,她不听你就很着急”
“嗯!但是我现在不生气了,她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她高兴”
“嗯,所以你觉得她不高兴了你就高兴?”
“嗯,谁让她非得踩我椅子……”(语气虽然强硬,但眼神飘忽)
这时候,咪咪来了,丝毫不在意的样子说:“我只是踩这里(椅子的横杆)又没踩这里(椅子座位)”
端端急了“你踩我椅子就不行!我说了你还不听!”
咪咪指着腿说:“你把我腿都弄黑了……”
这时来了几个小姑娘,就开始拉着咪咪问长问短,咪咪指着腿说“他给我踩黑了……”
我抱着端端,看见他嘴唇微微发抖,眼框含着泪水,我轻轻抚摸他的后背,慢慢的说:“我看得出你现在觉得很委屈,因为你看到咪咪跟别人说是你踩了她,而不知道这事情的起因,你希望你一说咪咪就可以不踩你的椅子”
眼眶里的泪水终于没有流出来。
我接着说:“你刚刚觉得有点开心,是因为你觉得你让咪咪不舒服了你就赢了(他点头),但是那个不是真的高兴,那个叫报复的快感,只有暂时那么一会会儿。现在你还会因为后续的事儿不开心,比如你看见她跟别人说你踩她了。”
“嗯”
“那么你想听听我的看法么?如果你直接告诉她不要踩,那是不会得到配合的。就好像我下命令给你你也不乐意回应我一样。(嗯)那可以怎么说呢?你可以说:咪咪你踩我的椅子让我很不舒服,你可以把脚放地上么?……”
他在我怀里待了一会说:“下节课我想坐后面。我想要冷静一下。”
我轻推他:“亲爱的,不要逃避!我相信您能够处理好这件事儿的!”
下一个课间,他跑过来,我立刻肯定他的表现:“嗯,你这节课都在专注听课,真是很认真!”
他淡淡回复:“还行吧!”
其实我想他刚刚的情绪中也一定还有——害怕。因为他踩了人家也会害怕别人跟我告状吧!不过当下我不打算拆穿他,留一丢丢面子给小先生吧!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机会,我们都在让孩子体会:我现在不开心了,所以你也别想开心!诸如“活该!”这样的用词。
正面管教里说:感觉好才能做的好!行大于言。所以不经意间的做法让孩子学会了——报复。
时刻反省,努力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