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说,我这么认真写文章,为什么没有成为鲁迅?我这么认真锻炼身体,怎么还是跑不过刘翔?我这么认真学习,为什么还没有考个好成绩,甚至还退步?
对于努力,我们好多人都会说,我好努力啊!我好累啊!为什么还是不让我成功呢?而我反而要问你,你真的努力了吗?
1、无效努力,不如不做
一个苏格兰人去伦敦,想顺便去探望一位老朋友,但不小心忘了老朋友的住址,于是,他给他的父亲发了一份电报:“爸,您知道托马的住址吗?速告!”
当天,他就收到一份加急回电:“知道。”
我们很多时候,就如案例中的父亲一样,只会努力,却在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处。
你想通过阅读有所收获,却每次在翻书的时候走神,翻的时候全然不知道书里讲的是什么,基本上就是应付、敷衍了一下。这样仅仅是感动了自己,别用处。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精力和钱财。
把翻书的时间,用来玩耍也许还玩的更开心。
2、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可能很少人知道,黄渤最先是以歌手身份出道的。但是,当其他同门师兄妹都火遍乐坛时,黄渤却一直没能红起来。
黄渤从广州辗转到北京,跑夜场卖唱,不断给唱片公司投歌曲小样。但是所有努力都像打水漂,没有一点回报。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黄渤出演《上车,走吧》这部电影。他发现自己很有表演天赋,于是选择转行做演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黄渤在无数的尝试后,终于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可见方向对于成功的重要的性。如果你想要去南极,却一直往北走,怎么可能达到目标呢?
3、方法不对,效率低下
一个年轻的木匠学徒,刚开始师傅让他每天到林子里砍树。
第一天,年轻人努力了一天,砍了十四棵树。师傅笑着告诉他:“不错,一天最多也不过能砍十五棵树,你第一天就与最好成绩这么接近了!”年轻人听了很高兴,于是第二天起得早了些,希望能够砍到十五棵树。一天过去了,但是结果在清点后,年轻人发现他只砍了十三棵树,他有些挫折。第三天,他起得更早,天还没有亮就到林子里去,但是结果只砍了十二棵树。
年轻人感到很失望,自问为什么每天都在退步,师傅听到后笑笑说:“你是不是没有第一天那么有热忱,午餐吃太久,又休息比较久,是不是?”年轻人听了很生气地说:“我今天早餐、午餐都没吃,你居然讲我偷懒!”顺手就把斧头丢在地上,老工头马上把斧头捡起来,拉住年轻人说:“你看你这把斧刃,都已经开花了,你上次磨斧头是什么时候?”年轻人更生气地说:“我每天都这么忙,那有时间磨斧头!”
这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寓言故事。你想让马跑得快,却不给马吃草。你想学习英语,只愿意背单词,却不试试观看美剧,或通过句子背单词,那么肯定背得慢,效果还差。
我认为真正的努力,应该是这样的:
1、确立清晰的目标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专业的作家,那么,就把成为作家当做你的目标。接下去的生活,就要往这个方向靠。
比如,我在坚持日更了50天之后,渐渐发现,自己已经俨然爱上写作。而我的目标,也是通过写作改变我的生活。
也就是说,大方向是写作,我就往这一条路走下去,走到尽头。
2、懂得不断反思总结
拿锻炼来说就好,你如果每天做50个的俯卧撑,一定能够达到一个好的身材,但是未必能有八块腹肌。
因为你主要锻炼的是你的胸肌和肱二头肌。
可是如果你不去思考这个问题,一直重复50个的俯卧撑,那可能一辈子都不能实现八块腹肌的目标。
那么更多时候是这样,你锻炼了一段时间,观察自己的身体,手臂粗了,胸部挺了——腹部还是没什么变化。然后你就想啊,是不是姿势不对。于是尝试了每天100个俯卧撑,甚至换成了50个仰卧起坐。那么八块腹肌的目标会不会更有可能实现呢?
每天的总结、反思,就是为了找到更加合适的方法,以不断调整、提升。
3、敢向牛人请教
如果想要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得快一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给你安排一个特别聪明的同桌,或者给你安排一个特别牛的老师。
自己的总结反思,是通过自己的感受、认知得出来的,但是由于个人的眼界、经历毕竟有限,自己悟出来的东西,有时往往不够全面、具体,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
跟着牛人学、请教,能得到的就是方法和效率。
那么,现在我问一下你,你真的努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