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1 周三
前几天晚上11点多,我正准备放下手机入睡。屏幕上弹出一条请求添加好友的微信。
困眼迷蒙的我,本就是惯性的瞄一眼。结果一看申请的人名,哇哇哇,瞬间清醒和振奋。是芳芳老师哦,我心中的大咖哦,她要主动加我好友?
我有点不敢相信,又迫不及待的点了通过。
更让我振奋的事来了。芳芳老师说,她看到了我坚持每天看文章写感受,她要向我约稿。
我我我……
一种被看见,被肯定的感受,把我包围。这种感觉太舒服了,让我觉得自己很有价值,很有成就,“闪着光芒”。
*此刻,在我把这份感受用文字描述下来的时候,我清晰的看到了内心匮乏,渴望被关注,想要索爱的自己。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我总是对家人,对孩子那么情绪化,为什么我在家里有那么大的脾气和爱生气。也许,那不仅仅是发泄情绪,更是我想要被看见,被肯定,被爱的呼唤。
我发觉,我越是刻意的,带着期待的想要表现,证明我自己,越是用力过猛的想要索爱的时候,(“我很好,你来看见我的好吧!我到底好不好?你到底认为我好不好”?你就不能给我个认可的表达么?…)我就越容易焦躁,敏感,受挫,失落…上演一系列的忍哭闹要辩的操作。到最后,再给自己一个评判:我不够好,我是不好的,我要不到的…于是,我在自卑,自负,比较,伪装不在意,控制别人,情绪失控…的圈子里打转转。
*这次被芳芳老师的看见,是我意料之外的。
我每天看博文写留言,并没有抱着被谁谁看见的期待,不是想做给谁谁看的,不是为了谁谁而做的,也没有想过要坚持多久能坚持多久…
这真真只是我自己的需要,是我不想掉队,我只是做了今天的,又做了第二个“今天”的。并且我的确从中受到很多益处,这些受益让我一个个的“今天”做下去…
这会儿,我有点理解了郑委老师曾说的,“对人做事,怀有希望而不是带有期望,朝向目标而不是抱有目的”; “不求回报的付出”;也许,这样我们的心,才会在一个平,安,稳,定的状态。
*当我切身感受到“被看见,被认可”是这么的惊喜和美好,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孩子也是如此渴望和需要,被我看见,被我肯定。明白了,索要而不得之后,孩子的沮丧,愤怒,和所谓的和我的对抗…
原来,我们真的是都有一颗“想好的”心,没有谁想去折腾闹腾。所谓的问题,只不过都是对“看见我,关注我,肯定我,爱爱我…”的呼喊!
(此处,心疼我们一小会儿。开始心疼了,心开始柔软了…)
*再说说芳芳老师向我约稿。一想起这个,我能感受到,激动的背后,更多的还有不安。
我行么?我怎么可以?!我写什么?我配写什么?!
我学习爱与幸福也有6,7年了,活动参加的很少,功课没做多少,如今自己还是个“又要又怕”,焦虑抓狂的妈。
*我看到自己陷入了“自我否定,自我怀疑,和人比较,在意别人看法”的涡里了。
我脑子乱乱,逃避拖延着这件事。(真实的写下这些的时候,我好像看见了孩子有些时候的状态。他拿着一本书,或是拿着个手机,翻翻这,扣扣那,问他,还有一堆作业没写。我只会生气,催促,发脾气,说他抵制不住诱惑,没有自律。我只看到了他的逃避和拖延,却没有想过,他内心深处的挣扎和无力。)
*我对孩子说了这事。我说,我学了这么多年,还是这个样子,我都没进步,我写什么呢?我怎么面对老师呢?
孩子倒是坦然,他说,就写真实的你呀。就写你现在想的什么,做了什么。就写你现在还是会吵我骂我生气发脾气,就写你现在还是不太会怎么爱我。但是,你也写写,现在你会反思了,你会给我说你生气发脾气是因为你害怕我学不好耽误我自己的前途了,你会找自己的问题了,虽然你总说要改变可实际也没改变多少,不过我也知道你是真的想改变了……
你还可以写写,你真的是主动坚持做你自己想做能做的事了,比如你每天写感受,比如你减肥早上起来跑步了……
*孩子说的话,让我泪流满面。
我不敢真实,认为自己不好,怕比不上别人好,我看不到自己已经做到的事…
可是,我的孩子,他让我坦然的真实;
他看到我没改变多少,可是他知道我想改变;
他看到了我做到的事,哪怕那些事是那么微不足道。
……
(扪心自问,我看到了孩子多少?!)
*今天,提笔写下这些,这是我这几天的感受。
写下这些感受的时候,边写,边让我对自己,也对孩子,有了一点看见,有了一点理解。
是的,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功课和节奏。没法比较,也无需比较。
学习,进步,这是一个过程。
改变,也是在一点点中呈现的。
怀有希望而不是带有期望,朝向目标而不是抱有目的!
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