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
最近热播的电影《老师好》中有这样一幕:高考临近,苗宛秋老师对学生安静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十字路口,而最重要的,可能就那么一两条。诚然,高考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
人生没有重来,选择了一条路,就意味着放弃另外一条。经济学上叫“沉没成本”。那么在高考和志愿填报时期,存在的选择或许不止一种,那么何去何从,如何降低“沉没成本”?各位可有定夺?
掐指算算,距离自己的高考与志愿填报,已经过去八、九年了,在这几年里,我经历了求学、再求学、求职以及在职生活。高考选择所带来的直接/间接效应大都已经亲历,所以想结合我的经历和大家唠唠这一话题。
[if !vml]
[endif]
首先,地域选择非常重要。之前有段子说:高考成绩好坏只是决定了你将来打LOL或者王者荣耀的位置与网速。这一点,我不敢苟同。大学的确相对轻松,但是其地理位置,也很大程度决定了你第一份工作,甚至下半辈子的生活地点。小编本科就读于湖南某高校,毕业求职期,本地企业的招聘会占很大比例,求职的小伙伴,大多留在了湖南,深造的小伙伴也有一部分留在了本校或本地的大学。毕竟大学四年,我认识的人,拥有的人脉,熟悉的环境都在这个地方,何不留下?
然后,慎重考虑学校层次很重要。一方面,学历的确很重要,985的学生和普本的学生在再求学、求职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待遇,甚至网络上有段子说,连求偶都有学历鄙视链。另一方面,小编本人在普通本科和重点高校都生活过,这两所学校的氛围差别很大(当然没有所谓的优劣之分),普通高校氛围更活泼些,重点高校相对更严谨,学术氛围更浓厚。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不可估量的。选择一个学校,也就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当然,专业的选择也不可忽视。志愿专业很重要,但是只要有足够的魄力,是有重新选择的机会的。现在经济、通讯更加发达了,考生们接受到的信息或许更加全面。我当时填报志愿的时候,参考书上每个字我都认识,连起来组成的专业名词我却不晓得是啥,所以模模糊糊随便填写,到大学后也没有勇气换专业,所以它也就跟着我到了现在的工作中,制造业工科女的不易也正在涌来。所以,愿大家都可以有慧眼选择专业、有魄力重选更合适的专业,成就以后的美满生活。
最后呢,如果不了解就去经历吧,6月8号高考结束到成绩放榜,应该有10多天的时间,大家可以去心仪的学校逛一逛,去体验下所在城市的生活、学校的生活,专业的知识。
关于高考,更多想聊的,请搜公众号:无花果树下的宝藏
祝大家金榜题名、无悔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