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一生结交朋友,也多以意气相投为准。父亲经常提起,年轻的时候喜欢吹笛子,跟村里一个吹唢呐的一起,在月明之夜一起到半山腰的井边合奏,想想那个场景,还真有电视里演绎的意境呢。可惜等我大了以后就没有福气听到了。倒是记得那个吹唢呐的叔叔在父亲在家的时候常去,他是光棍,一辈子也没有娶到老婆,所谓的一人吃饱大家不饿。他来了,跟父亲也不聊天,倒是跟我们小孩一起,烤花生,雨天的时候,出不去,在家里围着炉子边烤边吃,还真的很惬意啊。父亲说,三岁的时候,就开始想要教我拉二胡,可惜怎么讲就是一窍不通,从此认定我不是这方面的材料。而我以后也不再碰跟音乐有关的东西,从来不敢大声哼歌。现在想想,三岁的孩子,懂什么呀。
父亲是不苟言笑的,记忆里没有跟我们一起玩的印象。小时候在外面工作,回家本来也少,回来以后也忙于各种事务,我们根本不敢打扰。见到父亲,总有点怯怯的。但是父亲最喜欢读书,也喜欢倒倒肚子里的墨水,所以听父亲讲故事是最开心的时光。现在还记得,夏天的夜晚我们坐在院子里边吃饭,边听父亲讲故事,就在那个时候,我心里有了第一个梦想,做个天文学家。
那时候家里很紧张,可是父亲上学回来总会给我带来一些小惊喜。比如沾满了酱油的新华字典,真不知道几百里的路程为什么要带一袋酱油回来。我小学二三年级就有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那时候大家还都是相互传阅读书,这多么骄傲啊,可惜书后来却传的不知去向了。我记得父亲上学去了,给我定了细致的读书任务,其中之一就是背诵唐诗,可能现在的孩子都让父母这样规划,但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我还真的挺另类呢。我喜欢看书,想想都是父亲一直在鼓励呢,《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这些在我上小学的时候都已经读过了,但也有不好的地方,由于懒得查字典,我成了白字先生,因为太想知道后面的情节,我看书囫囵吞枣,很多看完就忘记了。不过读书的熏陶却是一辈子的,而且从那时开始,对历史,有了更多悲悯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