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20,12-4-1,告子章句下4-1》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
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说之将何如?"
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
今天是丁酉年壬子月戊寅日,十月廿九,2017年12月17日星期日。
这一章分为三节,讲解理想对现实世界的意义和作用。
理想,也称为理念,尤其在现代社会以"理念"相称者居多,理想和理念虽只一字之差,但其携带的文化符号有重大区别:理想更具有传统色彩,理念携带着克制的中性特征。在这个意义上讲,愈传统愈现代,愈现代愈传统。传统更加开放,现代更加保守。
事实上,以工商企业为主体的现代社会,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之后,越来越意识到理想的重要性,逐渐形成重归理想之问的趋势,探寻理念带给企业的意义和作用,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强化探讨的力度,提升其地位,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自觉行动。
现实状况是,能讲点传统格言的居多,能运用传统内涵的不多,因为基本概念和原理还没有搞清楚,更遑论运用了。传承文化,经世致用,这个课题充满希望同时任重道远。
这个问题其实也不是今天才有的新问题,而是自古就没有断过的顽疾。孟子此章所述,就是理想与利害之辨。可见,人的成长,不是接着长,而是归零重启。物质文明可以接手,精神文明必须自学。身体的生老病死是自然之旅的话,心性的成长成熟则是人类自身的行动历程。传承发展是一对永恒的必然之轮。
石丘是地名,当年,战国时期,有一位策士,姓宋名牼,正准备去楚国游说楚王,孟子偶然与他相遇于石丘这个地方,就问宋牼,先生这是要去哪儿啊?
宋牼说,当今天下,没有比战争带给百姓的苦更大的了,而各国之间的战争,没有比秦楚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更为惨烈的了。我听说秦楚两国在交战,我往南先去见楚王,劝他停战,如果楚王不高兴听,我就往西去见秦王,劝他停战。两位君王中,我总会遇到能说得通的吧。
孟子又问,先生前往游说秦楚,我不敢问个详细,只愿听一下您的主要想法,您打算怎么去劝说呢?
宋牼说,两国之所以交战,是因为他们只见其利不见其害,我将向他们指出交战的不利之处。
孟子说,当今游士都以战争攻伐为时尚,您能于交战期间,提出停止战争休养民生的主张,意在促使天下的安宁,用心诚然是好的,但给国家出谋划策,应该从道理立论,不宜以利害为基石。您向他们指出交战的不利之处,就是以利为论点,以此劝说秦楚两国的领导人,就算他们听了您的建议,停战收兵,也是惟利是从。名号不正,则根基不牢,只怕好处未必得,而祸害已经种下去了,先生的说法恐怕是行不通吧!
我们不是主张取消利害。利害是管理工具,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合法性与必要性;但不能把工具抬升到中心位置,即领导岗位,又或者将工具置于基石的地位更不行,这是祸害的关键所在。人类一次又一次,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地陷入这个迷魂阵中。无论竖起多少警告牌,仍然不断重复。历史绝非单线条的前进,而是循环往复的进程。黑格尔说"回溯是前进",应该不是简单的方法论意义上的命题,不是仅仅用以说明:回顾历史是前进的方法。没这么简单,"回溯是前进",更是一种揭示,揭露人类社会进程的天命般的轮回模式。
换言之,领导与工具不是取代关系,它们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关系。我们要做的是摆正关系,厘定次序,断断不可以取消利害为快事而已。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