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下班的时候,接到儿子的电话,一接通,儿子的话就像倒豆子一样噼里啪啦地倾泄而出。
原来,他攒了很久才攒够了25块钱,并且跑到超市全部换回了硬币,然后回家邀请姥姥跟他一起去自动终端买洗衣液。可是,姥姥不同意,让他先写作业,还絮絮叨叨的讲他不爱学习、乱花钱、瞎操心。儿子说着说着就大哭起来,我能感受到他的委屈和压抑。一边听他诉说,一边共情他的感受。
我知道他和姥姥之间没有默契、代沟太深,也知道他们沟通障碍太大,从我半年来的调合经验看,难度极大。
我们这边电话聊着,他那边还不忘跟姥姥吵着,越吵越大声,越吵越生气,他都有点语无伦次,甚至歇斯底里了。哭的那叫一个伤心。
说实话,听他们两个吵架,我开始时好难过,有时觉得妈妈太爱批评,有时又觉得孩子不懂尊敬长辈。可是现在,听他们电话那头吵得不亦乐乎,自己的情绪反倒放下来了。我不再急着介入,且让他们吵去。因为我知道自己不在现场,并不完全了解情况,说什么都有可能偏颇,当然也起不了什么作用。既然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紧张,彼此发泄一下也是好的。
儿子一边哭着、吵着,一边跟我诉苦。他说钱是他自己的,又没花姥姥的钱。姥姥为什么还骂他乱花钱。如果自动终端不是太高他能够得着,就不会请姥姥帮忙了。他不明白也不能理解,更不能接受姥姥翻旧账,一股脑的说的全是他的不好。我知道说什么都没用,于是静静的听着。他突然大声尖叫:姥姥,我恨你!
听了,一阵难受。感觉到有情绪涌起。立刻,我意识到这个情绪没有用,任它起来,只会坏事。于是,我轻呼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停下批评的冲动,只是不带情绪的共情他,重复他的话,说出他的感受。
十分钟左右他的情绪才慢慢平静。我试着引导他自己去,然后请路人帮忙。可是,他的想法不在我想的点上,他只是要求我立刻回家陪他去,又说到姥姥的批评,情绪再次反复。
握着电话,听着娃感受娃,也看见自己内心的变化。从期待他不要对姥姥发飙到看见他的委屈压抑甚至愤怒,从共情他的感受到试图用自己的意志引导,进而从他的言行看到自己内心的起伏。我一直认为挺能接纳他的,但这一刻我还是看见自己并没有没有完全的接纳,看到自己的评判心,看到自己无声的批评。
是啊,期待给出无条件的爱,期待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为,可是连接纳都做不到,又怎么能理解和感受,怎么可能把自己的爱传递,怎么可能给出他需要的爱呢。
不接纳并不能让他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评判让他慢慢失去自己的感受和判断。
我不再试图引导,只是听他说,只是共情,让他尽情倾诉,我只是听着,感受就好,让他知道我的心跟他在一起,我理解他的感受,懂他的难过、伤心还有愤怒。
又过了大约十分钟,他才平静了。
等我下班回到家,已经安静一片了。儿子在写作业,妈妈在厨房忙碌。
饭桌上,孩子一直唠叨着姥姥的不是,姥姥全无觉察的批评。我还是更多一些倾向儿子的感受吧。跟姥姥沟通,既然这么多的批评都没有让孩子变成她想要的样子,是否可以多给孩子鼓励和肯定,哪怕仅仅为了表扬而表扬呢。平时话不多的姥姥,非常生硬的给了我一句:不会。
哈哈,我的心咯噔一下,我知道自己又难受了!是的,我总有那么多的期待,无论对儿子还是姥姥。
他们有自身的样子,我看见了,但是不能接纳,总想改造,所以屡屡碰壁,并且不知悔改。
突然意识到姥姥的不容易,她只是舍不得女儿太辛苦,她只是想让娃更独立,她只是用自己习惯了的方式罢了。儿子不接受,我也没有接受。她心里一定很委屈,很难过。
我闭上嘴,不再说话。
如果说每个生命原本具足,我不自觉的在充当救世主的角色。理想化的赋予生命太多美好的色彩,却没有关注到当下的孩子,当下的姥姥。
且不论我的看法,他们自己的感受才是真实,我妄自的期待和不接纳,不仅阻断了彼此连接的可能,也阻断了真实情感的流动。
以后,会怎样呢?他们两人会不会和好呢?我能不能架起这座爱的桥梁呢?
我很重要,不是吗?哦,不,他们才是关键。
但我相信,终有一天,他们能够和解,因为他们都渴望爱,都愿意给予爱,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而已。
让他们顺其自然吧。我只要陪伴和拥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