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匡开草
01
对「旷野」和「轨道」的理解,我在网上看到了诸多不同的解读。
大多数人一想到「旷野」和「轨道」,就会不自觉想到工作,将它们定位到「裸辞/自由职业」和「在职/体制内工作」这样非此即彼的二选一的关系。仿佛选择其中之一,就是与另一种路径截然相反,势不两立。
有人站出来反驳了这样逼仄的回答,他们给出的解读更为自由:「轨道」中有「旷野」,「旷野」中有「轨道」。
就比如他说,“人生是一段又一段轨道,一片又一片旷野。我选择轨道是因为我要加速前进,当我的轨道途径我的旷野,我可以选择随时欣赏旷野的美好,也可以随时下车感受旷野,然后更换路线。”
还比如她说,“上班的这八小时以内是我的轨道,下班的八小时以外是我的旷野。八小时之内我勤勤恳恳工作,做安身立命的活儿。八小时之外,我容许自己想干啥就干啥。于是,每天不管是上班还是下班,我都可以活得充实而丰盈,留够时间去追寻世界太多令人留恋和向往的新奇。区别于轨道的线形路径,旷野是以人为圆心的发散路径,同时间可以向各个方向发射热情,而不用固守某一条既有的轨道。”
这似乎更符合现实生活,并非是做了一个抉择之后就可以一劳永逸。「轨道」和「旷野」之间并非存在无法跨越的鸿沟,生活是「轨道」中有「旷野」,「旷野」中有「轨道」。并不止有「轨道」或「旷野」这样的单项选择题,还可以有「多次选择,选择不同」的机会,以及还存在其他的选项。
02
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轨道」就像是在提醒你“什么年龄应该做什么事”,像列车行驶在轨道上,路线、时间和节点都是定好的,脱轨就是有危险或者是不能被接受的。「旷野」则是在提醒你不要为年龄而焦虑,只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就像是骑了一匹马行驶在路上,无所谓走什么路线,或快或慢,是否跳过某一站,可以选择欣赏沿途风景,四处张望。
有的人就是单纯喜欢“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这句流行语,口号式的语言本身虽充满了片面性,却极具诱惑力。这句话能够时刻提醒她,不要把自己的路走窄了,是情绪走进了死胡同而不是人生没有出路。仅是这样,对她就已经足够了。
03
其实「旷野」也好,「轨道」也罢,或者是还可能出现的其他都好,我们都是想要找到一条道路,能让生活过得更好。是谁说「轨道」就是一成不变,「旷野」就一定能产生巨变的?况且,「旷野」并不一定就是遥远的诗和远方,「轨道」也并不一定就是被嗤之以鼻的墨守成规和死气沉沉。道路的本身并没有对错,也没有标准答案,不妨相信你的感受,无论是痛苦还是喜乐都十分诚实,从来不会说慌。
真正的旷野是选择如何过生活的自己,只要心没有被限制,日复一日在轨道上前行的生活也可以给自己一个旷野的精神世界。就像有人乐意在轨道内前行,那轨道也是他的旷野,他怎么就不是实现了自己人生的旷野了呢?
毕竟,即便你遵从响亮口号的召唤,选择了旷野,那你还需要有开荒的能力。可能你走出的是另一条「荒野」,那里是由自己种满树的一方乐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