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看景不如听景”,使得沿途再美的风景都抵不过耳朵倾听带来的享受,与之相反的听景不如看“景”,却是作文教学的宗旨,无关乎看或听的好坏,“横看成岭侧成峰”可解其中奥妙。只有眼前看到的教学之“景”,才能实实在在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如何看景?情境教学法最有发言权。
习作训练往往被当做语文教学中最难啃的骨头,对学生而言是难写的代表,对教师而言是难教代名词,为什么常常存在这样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未能达到一致性。作文是一个人的思考感悟,经过语言组织形成的文字性的素材,它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作文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个人形象的思想感悟,而在习作指导课上,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带领学生亲身感悟,要想学生能真正有感而发的作文,那就必须打破四面的壁垒,将课堂与生活充分融合,尽可能的还原生活的真面目,让“景”展现在每个学生的眼前,更加立体的完善作文教学,这就需要建立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作文,分真实情境作文和创设情境作文。
一般而言,利用真实情境指导学生写作,要么是围绕校园内发生的新鲜事件为素材,比如“寻物启事”、“招领启事”“表扬信”等,要么是教师带领学生参与校园或社会实践活动,以此为习作素材。还有一种不常见的真实情境感悟,那就是实践进课堂,是将移动方便、操作简单的教学道具搬进教室,实现真实情境的确立,比如给电子产品写使用说明、植物养殖方法操作等,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相关物品带进课堂,让学生亲眼看、亲手实践、亲身感受,从而达到指导写作的目标。
真实情境教学实则就是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和学生一起经历和感受,引导学生语言创作。真实情境其实每天都会在我们身边发生,如果想要完成一堂好的习作课,那就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不断注意搜集身边的写作素材,结合相应的写作目标,展开完备的写作教学,这几个环节在写作指导过程中缺一不可,切忌纸上谈兵,给学生假大空的写作灵感。
创设情境的作文,其实就是想方设法的将生活和课堂充分联系,没有情境就创造情境,给学生更加直观和直接的感受以作文。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表演创设、音频创设、课堂实地创设等,以表演创设情境为例,在“对话”描写的习作教学中,为了凸显人物性格特征,可以引入社会话题——公交车让座,让学生通过自主表演、观看表演,展开联想并丰富人物对话进行写作,形成鲜明的人物特色。这样的情境创设好处有很多,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能大胆发挥语言创造力,还能在一定意义上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一举多得。
创设情境对教师的思维延展性有极大的考验,要将“无”变为“有”,其中的桥梁就是教师本身的发散思维,要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去创新,不论是真是假,都要带学生入情入境,印象最深刻的一堂创设情境课,是于永正老师的《描述人物外貌,转述通知》一课,于老师和同事配合创设“教育局领导通知于老师开会,恰巧于老师不在,要求学生帮忙转述”的事例情境,学生在给于老师转述的过程中,还对发布通知的老师进行了外貌描述,轻松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看似是课堂意外事件的发生,其实包含着老师毫无保留的用表演还原生活,这就是寓教于无痕间。
情境教学法已经经历了无数次教学实践的检验,之所以反复应用于作文教学中,是因为它永远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思想不局限在一间教室内,有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教师来说,情境教学法的研究与运用,最本质的要求是让我们要做一个生活和工作中的有心人,不仅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一切,还要不断地结合教学去思考、去联系,让教学中的“景”更值得被学生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