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一个朋友发的朋友圈里的内容:
有些家长经常当着孩子和外人的面,或夸赞他们如何听话,或数落他们不爱吃这个、不愿吃那个,或无奈地感叹“这孩子越来越顽皮,真拿他没办法!”
讲得多了,孩子的性格和行为变得跟家长的评价越来越相像。这就是“贴标签效应”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得“慎言”,特别是在引导和教育孩子这块儿,我们真的需要做到“谨言慎行”。
早晨出去快走的时候听书,又听到一句土话说:“小孩跟话长”让我触动特别大!因为生活中真的是这样的。
大家都知道我家有两个孩子,姐姐冰雪聪明,一点就透,并且独立性特别强,自理能力也非常厉害,关键还特别自律!比如说:回家做作业这个习惯是不需要我反复强调,哪怕家里来了客人,她的这个“作业第一”的习惯雷打不动。
在上中班的时候,20以内的加减法是完全没问题,大班的时候,50以内加减法可以口算,不仅可以口算,她还会自己总结一些规律,比如:23+25=?她的算法是先把20+20算出来,然后3+5算出来,然后再把两个答案加在一起!
所以在学习能力这一块,我基本上不用太担心,我相信她的能力。刚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就在想,怎么样让她可以自觉地养成自己读书写字的习惯呢?
一开始,我确实对她有所要求,毕竟是孩子,刚刚从幼儿园转换到一年级,从每天吃,玩,睡转换到每天除了上课,上厕所,吃饭,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的小学生活,一时半会适应不过来是正常的。
所以开始的一个星期,我是每天说一次“回家第一件事情是做什么?”在她想的同时,我自说自话地回答:先洗手,喝水,吃东西,然后赶紧做作业!
后来有一天我故意不说,看她的反应是如何的,没有想到她自己主动喝水。吃完东西后开始做作业。
我内心非常激动和开心,在吃饭的时候,故意非常夸大地对妹妹说:妹妹,今天我们都要像一个人学习,因为她是我们的榜样!
妹妹懵懵懂懂地问:妈妈,学习谁啊?你吗?
我大声地,甚至夸张地抱着姐姐说:这是我们家最自觉,最主动,最有学习积极性的榜样,我们要好好学习她的自觉性!所以,今天晚上,我要为她献歌一曲《我的好宝贝》(我的好妈妈歌曲改的,临时改的,哈哈……)
从那以后,我有意无意对妹妹,对姐姐的好朋友妈妈,同学说:我们家的姐姐,是最省心的。学习我从来不用操心,因为她都是自己主动学习的!从来不让妈妈操心,因为她知道妈妈时间太紧张,来不及去管她学习,所以她的学习成绩,无论是0分还是100分,都是通过她自己的努力得来的!非常了不起!
说的次数越多,我发现她就真的越不需要我操心,因为她一直在朝着我说的几点去靠近,去努力!
自从有了这个惊人的发现之后,我开始有意在妹妹引导这一块利用这个“贴标签效应”。
妹妹是个“偷奸耍滑”的小屁孩(据我了解,老二好像都是这样的,都是个“小人精”)做任何事情,都喜欢站在后面捡现成的,但是邀功的时候永远是冲在最前面!
比如说每天晚上收拾客厅和其他的玩具。她弯下腰,扣扣手指头,挠挠下巴,抓抓脸,然后五分钟捡一个东西,然后直起腰来叹口气说:好累啊!吃多了,我都蹲不下去了!
等看到姐姐快收拾地差不多了,赶紧跑过来和我说:妈妈,我们都收拾好了!你来检查一下干净吗?都是我弄得!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是我收拾的!
我心里在想,估计你就收拾了三个东西吧,还都是你收拾的。真是个“狡猾的小狐狸”。
后来有一天再需要收拾客厅的时候,我单独把姐姐叫到洗手间里,把门关起来小声地说:从今天开始,你不允许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必须让妹妹参与进去!如果我看到全是你做的收拾工作。妈妈不仅没有奖励,妈妈还会惩罚,比如罚站半个小时!因为你让妹妹失去了学习收拾整理的机会!
从那以后,我和姐姐有意识地让妹妹多多参与和帮助一起收拾整理家,每次收拾结束之后,我和姐姐分别找理由来夸奖她做的好,好在什么地方。夸她勤快,能干,真是妈妈和姐姐的小帮手,估计在学校里,也是老师的小帮手!
然后我在她的老师那里,当着她的面在我的朋友,她的朋友那里就一个劲夸她“勤快,能干,会收拾,会帮妈妈做事情,还在吃完早餐后把桌子擦干净,地拖干净”(其实在我一开始说的时候,她根本还没有收拾过餐桌和餐厅地板)
后来我发现,她在我们吃完早餐后。真的把自己的碗筷收拾到水池里,然后拿着抹布把桌子擦擦干净。特别是有一次,当我从二楼晾完衣服走下来时候看到桌子,地板非常干净整洁的时候。心里特别震惊,然后旧计重演,我大声对姐姐说:姐姐,你快过来看看我们家出了一个非常厉害的小帮手,你看她把桌子,地板擦的多干净啊,我要给她加分!(我自己在家里给她们两个弄得积分政策。这一次,一下加了50分,也就相当于5块钱)
把姐姐羡慕嫉妒的啊!然后我看着得意洋洋的妹妹,心里也非常得意!心里想:小样,还是妈妈这个老生姜辣啊!
通过这两个小事情之后,我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你如果想让你的孩子,你的家人朝着哪个方向去发展,你一定要把他们往那个方向去引导,让他们不自主滴就这样慢慢变成最后你想要的样子!
后来我慢慢地,有意识地把这个实验再次用到我家陈先生身上,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他们到后来都成了我的成功的“试验品”。
也就是说你对他人的定义通常会极大地影响她的成长方向,简单说,这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
如果你不相信,那我再给你说个故事吧!或许你之前有听过这个故事,那就再听一遍吧!
有个最著名的例子,我们应该都知道,就是哈佛的两位心理学家去一个学校做试验,他们拿了一个班级的花名册,装模作样研究半天,随后在几个学生的名字后面打了勾,郑重地对老师说:“我们认为,这8个学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
老师对哈佛教授的话自然是深信不疑。
但是当老师一看名单的时候,觉得非常吃惊,因为这8个孩子里头有几个是非常差的,便提出质疑。
心理学家说:“这是我们经过仔细研究以后发现的,而且我们说的是潜力,不是他现在如何。”
于是老师后来就带着这种被植入的观念和意识,对那八位被打勾的学生有意无意地另眼相看。
课堂上不自觉地就会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他们犯错的时候,也会给予鼓励而非打击。
就这样过了一学期后,两位心理学家重返学校,这时他们发现这8个学生果然是成绩上升最快的孩子。
借这个啰嗦的故事就是想要告诉你,无论是对待孩子,还是对待身边的人,如果你不想她们变得越来越差,那就从现在开始,“谨言慎行”,如果说话,请说好话,如果要贴标签,一定要贴好的标签!因为这个动作真的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