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西湖涵碧
扫描原文:一堂课,一些新知让我成为更好的妈妈
昨天孩子在学校组织了一场父母课堂,主题为如何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听完还是挺有挺有收获的,之前困扰我的问题也在听完这堂课之后迎刃而解。
1、你真的会和孩子换角度看问题么?
在课堂上,老师现场叫了一个家长,表演了一个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情景小品——6和9。老师扮演家长,而家长扮演孩子,刚开始两人因为角度的不同而争执,后来两个人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都认可了对方。
这个情景其实很熟悉,今天在我们和孩子之间不断上演。我们总是以成人的自信认为自己一定是对的,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场,透过孩子的眼光去看一下事情的真相。
记得妞子刚学写字那会,我觉得她的笔画顺序不对,硬要她改成我认为的那样。她当时改了,可是后来在考试前夕我陪她复习,无意中发现她又写着错误的笔顺。我大发雷霆,而她也气哼哼的。
为了让她心服口服,我查了下字典,结果发现孩子是对的。那一刻我满脸羞愧,更觉得对不起孩子。自己一直都是错的,结果还对孩子那么凶。后来我试着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事情,原来很多事情真的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
2、为什么七八十年代的我们总想着怎么好好活下去,而现在的孩子不愁吃喝,却总想着去死?
我们这些生活于七八十年代的家长,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一点点的零食和玩具就可以击中我们内心的幸福快乐。我们想要的幸福是那么简单,我们那是那么容易满足。
再看看我们的孩子,他们过着不知比我们福千万倍的童年,却仍然感感觉到不满足。这让我们很困惑。其实这个就是角度的问题,我们看孩子仍然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所以我们当然不明白孩子的不满足到底来源于哪。
仔细想想,按照人的需求层次来说,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孩子的需求更多的来自精神上的需求。比如被父母无条件的爱,被认同,被尊重。
可是这些我们往往忽视了,无意中我们总是在拿孩子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对比。我们总觉得孩子吃喝不愁了,她一定就是最幸福的。这就是我们的认知误差,这也是我们无法理解有的孩子自杀的原因。年代不同了,孩子的需求也比我们那代人更高了,是时候去满足一下孩子的的需求了。
3、孩子的表现行为不尽如人意,你应该怎么去纠正他的行为呢?
老师在这里给出了一幅图片——冰山。孩子的行为,就是冰山浮在水面的那一小部分。而冰山藏在水下的那部分,才是导致孩子行为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
冰山下的那部分内容包含了:孩子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还有自我意识。这些你真的意识到了吗?你有认真去想过孩子是因为没得到你的重视,内心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而闹脾气吗?
4、有些父母说老师我的孩子问题,我知道我应该耐心对他,让他慢慢改正,但是我总忍不住自己的暴脾气,怎么办?
老师用了“人——囚——恩”这样一张图片,来说明我们大人存在的问题。为了把这个问题说明白,老师还做了一个小实验,就是拿一瓶矿泉水,往一个有洞洞的纸杯里倒水。结果,杯子自然是留不住水。
老师解释说,我们大人原本是一个独立的人,在经过不太正确的观念教养之后,思维已经固化,会把错误的当正确的来对待。而且我们大人在成长过程中已经千疮百孔,此时怎么能把好的教育传递给孩子呢?
最好的办法,这是我们先医治好自己,再去教育孩子。医治自己,其实就是用感恩的心态来看待周围的世界,让自己变得更积极乐观。
老师讲完这堂课,我忽然想起了最近看过的触动内心的一段话,它说:“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疗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疗愈童年。原生态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一生的,抱括婚姻,事业财富,健康,人际关系等,它很大成度上影响了一个人一生幸福快乐还是痛苦挣扎。”
从明天开始,我愿意做一个更好一点的妈妈,让孩子有个幸福的童年,让他们将来不论顺境或逆境,都可以被幸福的童年赋予超强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