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人生第一次》的第三集《长大》篇中,讲到漭水中学。这是一所位于云南深山里的中学,校长却试着将诗歌课作为必修课。
很多老师怀疑,诗歌对于教学会有什么帮助,毕竟,在语文试卷上,许多作文题目里都有这样一句话: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对于考试不加分,那么诗歌课还有什么意义?
校长说,哪有学校不想提高升学率的呢?考大学,不考诗歌,但是,学了诗歌的孩子,不会去砸玻璃。
校长的话令我回想起电影《死亡诗社》来,脑海中映出学生们送别基丁老师,站上课桌喊“o Captain,my Captain!”的场景,以及基丁老师在课堂上的话:“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年少的时候,并不把诗歌当回事,觉得不过是伤春悲秋的感慨。而今,陆陆续续积攒起的诗集竟填满了一小格的书柜,闲暇的时候,看不进绵长的小说,读不进深奥的哲学,就拿出一本诗集, 随意翻看便觉得,所有的情感、情绪都被包裹进长短不一的字句里。
难怪黄晓丹老师会说:现代人处理自己人生困境的方法之一是去找一个心理咨询师,有时我觉得文学阅读也能起类似的作用……等我们走出诗歌,过往生命中的伤痛好像也获得了某种程度的疗愈。
一次去朋友家,见她将一些古诗词用毛笔写在纸上,贴满了屋里的整面墙,竟觉得分外好看。她说,这些都是自己喜爱的诗词,写出来贴墙上,也可以教给即将上幼儿园的女儿。
想起星川的不少画中,也藏了许多诗歌和箴言。
飞鸟集
把小小的礼物留给所爱的人
“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窗前唱歌,又飞去了。
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
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
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瀚的面具揭下了,
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
无垠的沙漠热烈追求一叶绿草的爱,
她摇摇头笑着飞开了。
跳著舞的流水啊!
当你途中的泥沙为你的歌声和流动哀求道时,
你可愿意担起他们跛足的重担?
海水呀,你说的是什么?
是永恒的疑问!
天空呀,你回答的是什么?
是永恒的沉默!
——泰戈尔《飞鸟集》
所在
住所之外,自然之内
“
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
倦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来,
慢慢读着,追梦当年的眼神
你那柔美的神采与深幽的晕影。
多少人爱过你昙花一现的身影,
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真情,
惟独一人曾爱你那朝圣者的心,
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
,在炉罩边低眉弯腰,
忧戚沉思,喃喃而语,
爱情是怎样逝去,又怎样步上群山,
怎样在繁星之间藏住了脸。
——叶芝《当你老了》
走马
胶片摄影X十四行诗
“
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
你不独比它可爱也比它温婉;
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
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
它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
被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
没有芳艳不终于凋残或消毁。
但是你的长夏永远不会凋落,
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
或死神夸口你在他影里漂泊,
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
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
这诗将长存,并且赐给你生命。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18)》
于舍里
无问西东的摩登式怀旧
“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车万育《声律启蒙》
与神同行
前路尚远,愿众神与你同行
“
每天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我们。
因此,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亚里士多德
登月
太空就在那儿,我们将投入探究
“
我们决定在这十年间登上月球并实现更多梦想,并非它们轻而易举,而是它们困难重重。因为这个挑战我们乐于接受,因为这个挑战我们不愿推迟,因为这个挑战我们志在必得。
太空就在那儿,而我们将投入探究。月球和其他星球就在那儿,获得知识与和平的新希望就在那儿。因此我们启程之时,我们祈求上帝能够保佑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所从事的最具风险与最伟大的历险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演讲节选
如果以实用为目的,诗歌似乎并不能做什么,画也并不能做什么。但是当我们诵读的时候,当我们观赏的时候,当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创作它们、挑选它们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会觉得美好,觉得生活似乎有了几分不同。我们的情感、精神、思想,就这样被承载着,传递、传承。
梁文道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