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不懂就问
“老师,这句话标点符号咋加呀?”
刚上辅导课,一女生拿着《学习与巩固》快步来到前边问我。
“好好读几遍句子,想一想提示语的位置。再回想对接我们的课本,看看书本上有没有类似的例子,不要一不懂就问。”我只是对她轻声讲,并没抬高声调。
“书上都说了,不懂就要问,现在又不让问了。”前排一男生小声嘀咕了句。但我还是听到了,尽管他把声音压了又压。
是的,我们在前面学习第三课题目即《不懂就要问》,讲孙中山小时候读书时的一个故事。但他都已经完全会背了,并且一字不漏。可书里说的什么意思,却一点儿也不懂。心想:这样糊里糊涂的背又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老师此段书的意思。
学过以后,学生基本上都记住了孙中山的一句话:“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当时我也告诉他们,不懂就要问,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家人,问字词典问互联网。可唯独忘了明确的告知:不懂先要多问自己!
当她往座位上回,目光追随其背影,不觉触到后面墙壁黑板上的“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内容。
突然间便让所有学生停下来。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先辈致敬!”我先大声地读了第一句话,顺便做了些许解读。
新疆罗布泊在成为中国核试验场区之前,几乎没有生命的踪迹,也被称为“死亡之海”。正是中国核事业的开拓者们,选择在此建设中国核试验基地,书写了新的历史。1959年6月,苏联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还讲“离开他们,中国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此后,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科研人员用计算尺、算盘进行理论计算工作,立志造出中国人自己的“争气弹”。
至1964年10月16日,巨大的蘑菇云在荒漠里腾空而起,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成功的背后,是许许多多在当时隐姓埋名的英雄们用青春铸就的奇迹。像倾注全部心血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总设计师钱三强;像为核事业隐姓埋名28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方案设计者、直到去世前一个月,他的名字才被绝大多数中国人知晓的邓稼先;像坚守罗布泊隐姓埋名五十二年,参与了中国全部45次核试验,在生命最后10小时忍着病痛要求下地整理机密文件的林俊德;像负责原子弹的力学保障工作,飞机失事时用身体保护核试验绝密文件的郭永怀;像第一颗原子弹冷实验的总指挥,以身许国化名“王京”20年的王淦昌;像首枚原子弹研制的技术总负责人,号召全体留美同学“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献给祖国人民”的朱光亚……
还有无数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与隔壁黄沙为伴,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沁入无穷的智慧和心血,使新中国的核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变强。
最后我又简单谈了一下抗美援朝及现在的国际形势,并真心地反问我的学生,难道不应该感谢这些先辈,致敬这些先辈吗?
我们再想一想,当他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时,第一时间第一反应是问其他人吗?可是还有谁又会懂呢?那一定是自己苦思冥想,反复思索,自己解决给出答案。
所以,我们真正不懂的一定要问,但不要一看不会立马就问,要静下心,自己多读几遍,尝试先写一写,画一画,想方设法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今天我们向先辈致敬,要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大家能做到吗?”
“能!”同学们异口同声斩钉截铁铿锵有力地喊道。
我相信:他们已经知道今后该怎么来面对不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