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离开我已经有17年。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很想念她,但直到今年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才发现作为她最疼爱的小儿子,我还一直没有为她写过什么。
母亲的一生非常勤劳。我出生在东北黑龙江最北部林区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当地因为气温很低,不适合任何粮食的种植,只能种一些土豆、白菜、萝卜、豆角、大葱等一些相对耐寒的蔬菜。记忆中每年春天开始,母亲都会在离家不远的山地里找一些平坦的土地,自己开垦出一块菜园子,然后带着我们几个还没有上学的小孩子一起种一些豆角、柿子、胡萝卜等可以现吃的蔬菜,和留作冬天食用的土豆、白菜、萝卜等蔬菜。至今还记得当时和母亲一起在地里种菜的时候,我有时也会向母亲抱怨,为什么我不能像其他小朋友那样随便去玩。母亲通常不会责怪我,而是总是从她那一直上着锁、我们几个孩子认为是宝盒子的箱子里拿出一块糖、或者一块小饼干来做为我参与种地的奖赏。当然这个奖赏也不是一直都有的,必须确实做的认真才会有。每当得到这样的奖赏我都能感受到母亲对我无条件的爱。
母亲一生勤劳而节俭。当时我们家里7个孩子,只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9口人,生活的拮据可想而知,应该几乎没有什么积蓄。但母亲还是通过平时的省吃俭用,使我们家成为当时所住的片区里第一个有缝纫机的家庭。每到快过年的时候,家里的缝纫机就会开始不停地工作,一部分是妈妈免费帮助邻居给孩子们做一些新衣服,另外也会用邻居们作为答谢送给她的一些多出的布料为家里的每个孩子做一套新衣服。我当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坐在缝纫机旁边,看着妈妈一边哼着小调一边做着衣服,并有机会帮她给缝纫机穿线,每次穿完线,母亲都会夸我眼睛好,偶尔还会给我一块糖作为奖励。这是作为小儿子的我当时在母亲跟前的一点小小的特殊待遇。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每年开学,母亲都会准备好足够的生活费给我带着去上学。上学期间,我也从来没有感觉过缺钱,甚至有时候还会有富裕的钱借给同学应急使用。现在回想起来,我从小到大母亲都尽可能地让我拥有幸福感和满足感。母亲在快过世之前还惦记着我这个小儿子没有成家,并委托姐姐把一张1万2千元的存折转给我作为以后结婚成家的费用。这些钱除了我工作后每年给她邮的一些钱外,按照当时家里的收入,真的很难想象她是怎么节省出来的。
节俭的生活也能过得有滋有味。母亲做饭很会花心思,在当年白面还需要按人数限量供应的情况下,家里很难吃上一顿真正的白面馒头。母亲通常会把玉米面与少量的白面和在一起,做出松软好吃的发糕,记得她做的发糕在附近的邻居里都受赞赏。有时候我拿着发糕在外面吃的时候,有些小朋友会主动用白面馒头和我换着吃。当时冬天家里的菜几乎只有土豆、白菜和萝卜,但我印象中母亲光用土豆就能做出很多花样,炒土豆片、炒土豆丝、炝土豆丝、炖土豆块、做土豆泥、烙土豆饼、烤土豆片、土豆磨成粉包菜包子、把土豆和豆腐、酸菜等混着炖…… 现在我自己在家里有时也会自创一些菜品,被媳妇戏称为“好吃版”,我在做饭方面的天赋还真的与母亲的影响有关。真的要感谢母亲,在那段生活困难食品有限的岁月里,为了让孩子们尽可能的吃好而花心思去做这些饭菜,能够乐观的去面对生活。
母亲的人缘一直很好。记得小时候和母亲一起去别人家串门,感觉母亲很受尊重。有时候因为家里急着用钱需要借钱,去邻居家借钱都肯定能借到。邻居对母亲的评价是,谁借钱给她都可以放一百个心,绝对不用担心不还的问题。因为母亲向来都是借钱的时候就会说好还钱的日子,而且确实每次都能说到做到。不管家里生活有多困难,到了该还钱的日子,她一定会想办法按时归还。而邻居有困难需要借钱的时候,在她自力所能的情况下,母亲也是尽可能去帮助人家。即使对方不能按时归还一般也不会去催。真的遇到一直不还的,母亲通常会说对方肯定确实有困难而已,下次只要不再借给他就好了。
母亲很看重亲情。当时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养活我们这一大家子人已经很困难了,但在爷爷奶奶已经过世、只能靠亲戚资助生活的老叔在上中学期间,她每月还是拿出几块钱供他学习生活使用。直到他后来考上黑龙江大学自己靠助学金能独立生活之后才不再给他邮钱。而且在老叔结婚的时候,母亲还是拿出一些积蓄,为他做了两套新的绸缎被褥送到哈尔滨。之后虽然老婶因为嫌弃我们家里穷,他们结婚后就不再让老叔回老家来看我们,哥哥姐姐们有时会为此抱怨的时候,母亲也总是替老叔说话,说老叔不回来肯定是工作太忙,另外他肯定有他的难处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所以才不能回来。偶尔过年老叔邮来一些点心或礼品后,母亲就会向我们极力夸奖老叔,让大家不要再对老叔有什么埋怨。而且总是在我们几个男孩面前讲一些当年老叔如何勤奋刻苦读书的事情,希望以此激励我们也能像老叔那样靠自己考上大学,走出山区到城市里过上更好的生活。印象中当时母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管咱们家生活有多困难,只要你们有本事考出去,我就能想办法像供你们老叔在哈尔滨上学那样,供你们出去上大学。母亲确实也是说到做到了。而且实际上也正是因为有老叔在哈尔滨工作生活,四个姐姐也先后有机会到哈尔滨找到工作,并最终都在哈尔滨结婚成家,安家落户。而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就能有机会到哈尔滨去玩,与老家同龄的小朋友相比,增长了很多见识,让自己对未来能走出山区到城市中生活充满憧憬,这些确实真的需要感谢老叔,追溯起来,最应该感谢母亲当年对老叔上学时的支持。
我印象中的母亲一直都是身体健康、总是有使不完的劲为家庭操劳的样子。所以一开始很想不通为什么我研究生毕业刚刚参加工作后的第一年春节回家,母亲就突然开始大病起来。当我和姐姐把她接到哈尔滨的医院检查,心脏病、高血压、肾衰竭等很多病症都出现在她身上。后来回想起来,母亲的病其实应该是早就有了,只是在我上学的时候她一直忍着没说出来而已。
我考上哈工大、并在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北京工作,一直是母亲在老家让她觉得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她最大的心愿应该就是希望能有机会来北京看看。这确实也是当时一直激励我尽可能去努力工作拼命多赚钱的一个动力。当时靠着在外企工作和经常出差可以拿到更多出差补贴的情况下,自己在工作后的第三年就得以贷款在清河买了一套住房,为了让母亲能到新房来住,特意多贷款了5万元钱进行装修,可惜在刚刚装修完,还没有来得及接她到北京的时候,她就离开了我们。母亲的离开至今成了我这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我很懊悔当时为什么只是急着赚钱,不能更早点接她先来北京看看。
母亲是我人生的导师和榜样。母亲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感觉一生始终都是在为家庭孩子操劳。她没有对我讲过什么做人和生活的大道理,她只是用她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勤俭、守信、善良、宽容这些品质指引着我成长。用她在困难生活中也能使用有限的资源去乐观的面对生活影响着我面对生活的态度。母亲虽然从来没有辅导或关注我的学习,但她在我成长过程中给予我最大的支持就是无私的爱,正是这种爱让我后来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敢于面对,而且这种爱在我自己的家庭中一直在延续。母亲的品德犹如我人生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人生的路,我将继承和传承下去。
在2018年母亲节来临之日,谨以此文寄托我对母亲深深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