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的经济学思维,是对包含人性的因果规律的探索。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数学不重要,术语不重要,结论也不重要;是想象力重要,是视角重要,是推理重要,而权衡更重要。——《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废话:春节长假结束,而我也把五百三十一页的经济学砖头看完,读书始终是第一步,将知识代入切身利益上才需过程和努力。而着眼整个社会及大时间下的运行规律,这个本身就与个体短时间的感受大相径庭,那违反直觉的角度对于普通老百姓的我就变得异常有趣,或许还能少交智商税。事先说明,本文是《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观后笔记,绝对存在信息不充分和偏见遗漏,以下开始正文。
公正背后是效率考量 P9
这个锅,谁背?——办公室员工日常心里话之一。我所在的公司还是个“宝宝”,在大伙看来所谓的公正公平全看老板心情,因为总群言论自由,愤愤不平的吵闹从没少过,要老板收场的时候,他为了方便管理,观点万年不变——肯定是上游的错。这做法能理解,但不完全认同。
公司内部人与人之间是合作关系,不是竞争关系,而这种合作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别处展开更激烈的竞争,让每个人都有积极性最重要,所以公正背后的含义往往是:这符合效率标准。评判的标准不是个人对错以及分配是否均衡,而是一个整体长远发展的效率考量。而我能理解老板的观点大概是,在我们公司内部,上游避免意外成本最低,所以正常情况下他们的责任也理应最大。
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P51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整本书看完,这是最让我豁然开朗的点。人难免会对付出时间精力或者金钱的“错”事情舍不得放弃,总是道理都懂,只是臣妾做不到,将沉没成本看得很重,就像一对恋人,明知道没有结果,却有可能因为在一起几年而将就走进婚姻,然后过几年再离婚?当我们理解了,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我们一定是向前(未来)看,而不是往后(过去)看的,也就能在某些原本纠结的点上有所释怀,将感受和事实拉开,做出更为正确的决定。
而负面的感受也一样不是成本,比如我春节是去北海道旅行,沿途一波三折,又苦又累又饿又冷等,但这些不是去北海道的成本,因为没有放弃什么东西。而用这个假期去了北海道,就不能去西班牙,这才是放弃了的西班牙旅行才是我去北海道的成本。
谁用得好就归谁 P83
在交易费用为零或足够低的情况下,不管资源最初的主人是谁,资源都同样会流到价值最高的用途上去。——科斯定律最流行的版本。
书中有一个特别通俗的例子——女朋友与科斯定律。很多年前,薛教授认识一个女生,非常优秀,唯一问题是她已经有男朋友了。他跟一位经济学家说这个事情,不到半秒对方评论道:哦,原来你是不相信科斯定律的。意思是,如果你真的相信科斯定律就会知道,只要交易费用足够低,那么不管这个女生现在跟谁谈恋爱,最后她都会跟最适合她的人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交易费用不仅不为零,而且往往还非常高,要达到科斯所推测的结果,也是重重障碍的。
每个人都应当是边际平衡的高手 P113
我们应该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时间与精力,在所能涉及的所有领域、所有活动、所有选项中,根据边际平衡的规律来分配时间、金钱、精力和其它资源,从而使总效用达到最大。而边际就是“新增”带来的“新增”。
电台响起陈奕迅的陀飞轮,在追求金钱和地位上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忽视健康与家人,用尽了之后才知哪样重要,再想回头天已昏,最后连自己都分析不了得到多与少,这是一部分人的缩影。还有一部分是,身体健康却囊中羞涩,一直没有决心放在个人能力精进上,偶尔还想一夜暴富,直到被现实压垮。
想要总效用达到最优,首先还是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马云如若最喜欢的是事业,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仍然是边际效用最大值。
权利来自错误 P204
权利不是天赋的,所有现在理所当然的权利都是经历漫长的过程才得以确立的,而很多权利之间本来就是有冲突的,比如我们公司每一个部门都是独立核算的,部门负责人的权利理论上也是相当的,在权利与利益点上的冲突也是存在的,怎么找到平衡点将内耗减到最低才是关键问题,而公司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错误中去完善制度。突然感觉“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没有那么浓鸡汤了。
自律可能源于想象 P256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不耐”,指人对消费时间上的确定性偏好,未来不确定,“不耐”程度就越高,越倾向现在消费。而我,一直羡慕高度自律的人,从未想过自律跟想象力沾上边,这概括也是亮了,突然知道控制自己的方法。
比如今天许多的伟人,他们都是在黑暗中坚持下来的,他们靠的是信念,信念其实就是对未来前景的想象。比如我,一年有三百天想要辞职不干,但想到巴西亚马逊丛林、智利复活岛和南极企鹅,忍了。拿起手机就想组队开黑、刷微博和看综艺,但想到我两年后要在某某大学硕士毕业,也就默默点开了学习的APP... ...
只要能把以后得到的回报奖励看得足够大,足够远,足够具体及明确,懒惰如我,行动也就是这一秒的事情,坚持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只有没有前途的人才是真正的穷人 P437
只要有一技之长,哪怕在绝对优势上比其他人要差,但只要自己跟自己比,也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分工合作中改善生活。比较优势原理——经济学中最普通实用,又最违反直觉。
以上
微信公众号:漫谈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