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刚刚在学校欣赏完完初中多文本阅读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上老师们精彩的展示,整整一天,收获颇丰。晚上,更加充实,在项城课题Cctalk群里聆听了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教授——孙静老师的讲座《聊聊写作这件事》。
听到韩爱华老师和孔萍老师的介绍,我就对孙静老师莫名的崇拜,特别是孙静老师自语的一段文字,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她说:
我是一个爱做梦的人,童年对小说、电影情有独钟,因而建构了比同龄人较为丰窗的精神世界。教师职业使我有幸不能脱离书入,因而形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是我的人生追求因而能够说走就走,于千山万水间寻找诗意的灵魂:在时光交错里享受别样的生活阅读,思考、写作、旅游、运动是近年来我的常态生活。走过了千山万水,经受了欧风美雨的洗礼,揽尽了诗情画意的景致,酒不醉人人自醉。喜欢如夏花生,如秋叶死。人不仅活着,而且应该丰富多姿的活着,过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是我内心期许的梦想。
是啊!诗意的人生就是如此,不求锦衣玉食,但求有书可读,有事情可做,有内容可写,有地方可去,有心情去听,有有……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记录的文字,都会内化成你的容颜,你的气质,你的灵魂!
当孙静老师出现在镜头里的那一刻,我很激动,因为我看到了一位知性优雅、气质高贵的有品质的女性,而且和我想象中的完全吻合,这大概就是读书和写作的魅力吧,她用优美清新平和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她的写作历史。她写作范围涉猎广泛,有影评、游记、散文、随笔等。从小学的为了完成作业,初中的“兰草寄友情,彼岸泪相思”的偶像崇拜,高中大学时代的青春畅想,到教师职业的专业写作,到后来的文集专著的发表,一路走来,一路芬芳,一路风景!
孙静老师充分利用微信,随时随地记录心情,发表感慨。这让我很震撼,我觉得我是羞于表达的那个人,即使经常写,也不爱展示出来。看到孙老师那充满诗情画意的朋友圈,我也心向往之,以后也要试着做记录。因为这就是善于捕捉素材的表现,作家的心思分外细腻,格外敏感,她们往往能捕捉到我们忽视的美,正像秀娟昨天分享时说的,“在作家的眼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是素材,素材就像毛毛雨,只要伸手就能接住,当我们不伸手时,毛毛雨落在地上,开始还有影子,太阳一出来连影子也没了。”我们也要努力为之。
孙静老师还提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闫学老师,上次在我们群里做过讲座。孙静老师把闫学老师的成长史归结为:完善知识的阅读史,笔耕不辍的写作史,长时间的磨练史,持续反思的研究史。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实则是闫学老师拼命努力完美蜕变的痕迹。她们都是我们的榜样!
虽然写作的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古来就有杜甫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但写作可以让我们多了一只眼,一双足,一颗心,一道黎明的曙光,一份坚实的力量。我深以为然,写作的魔力的确如此神奇,何乐而不为呢?
你想拥有书卷气,文艺范,疏离感,老愤青和成就感吗?孙静老师告诉我们,成就这些的,除了读书,写作就是最好的途径了,写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古有一篇文章榜上有名,今有一篇作文占语文的半壁江山,而能够写好文章的人,也一定能够上好课。因为一篇文章和一节课非常近似。
承蒙糊涂群主不弃,把当时没有及时报名的我拉到“作家的窝”群里,每天时而严厉时而温柔地敦促我们坚持写作,迄今我已突破三百篇了,暗暗得意了一下,果真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让我们牢记孙静老师的寄语,与大师对话,与经典为友,与写作牵手,在通往诗意人生的路上大步走!用我们的笔记录我们的生命!
悠于不语斋
2019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