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周五又泡了一些绿豆,准备发绿豆芽。经过几次操作,感觉水发绿豆芽还是相对简单。黄豆芽也发过几次,都不算太成功,只有一两次出芽了,但出芽率还不高。不知道是种子的原因,还是需要的条件相对苛刻,所以就不感兴趣去劳作一番。
这段时间,热蒸加上雨季的天气,绿色植物生长茂盛,这绿豆芽也是一天一大变化。喜人的长势,可爱的芽头,这是今天早晨掀开厨房用纸跃入眼帘的惊喜。又是绿色无污染的一盘菜。其实,每次我都会有这样的欣喜,看到种子生长所带来的喜悦。
从超市、大市场买的豆芽,无论是黄豆芽还是绿豆芽,大都是细细长长的,每次看到就会想到那些个子高高、细腿长长的孩子们,感觉一副孱弱无力的样子。因为感觉这样的豆芽口感不好,总赶不上以前吃过的那些矮矮胖胖白白嫩嫩的豆芽,所以,很少买来吃。不太清楚生长过程的工艺技术,也不知道是否如传言所说,添加了其他生物制剂催长素之类,当然也要符合食品行业质量标准要求。像这种供应于超市、市场的生产量大,规模应该也不小,关乎民生健康,所以也不敢随意而冒犯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吧。
我自己泡发绿豆芽,其实也是很随意的。抓一大把豆子放碗里泡一晚上,现在的气温高生发的很快,第二天就会有许多白白的芽头顶破豆皮。滤水,换个容器铺一层厨房用纸,把芽豆放进去上面覆一层打湿了的纸或盖布,然后移到没有光线的地方静养。两三天都可以收获嫩嫩的豆芽,除了每天早晚两次放水冲洗,别的没再多关照。所以,感觉还是很不错的体验。
几次下来,观察发现除了温度条件,其他同等条件下,也发现了一些不同情况,种子的优劣也决定了发芽率的高低、生长的快慢、发育的弱壮。这才是真正的凭老本成长的过程,所以种子的选择也很重要。当然,我的要求不高,够一盘菜,自己动手吃的放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