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年到快到除夕的时候,我们都会做的一件事就是集五福领红包。每天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扫福,虽然到最后只能分到几块钱,但是我们任然玩的不亦乐乎。
但是我的一个同事M从来不参加我们扫福活动。每天上班后等我们扫完福,人家早就进去了工作状态,效率分分钟甩我们几条街。
当然后来人家跳槽去了更好的单位和平台,现在不管是职位还是工资,都是我们难以望尘莫及的。
一个人的时间就那么多,你花在哪里,你的收获就在哪里。花在工作上,收获的是工作技能和跳槽的资本,花在扫福上收获的仅仅就是那几块钱。
免费的从来不便宜,看似你得到了几块钱,可是占据了你大量的时间。每天扫福十分钟,连续十天就是将近俩小时。有时扫完福还要顺便逛一下淘宝,浪费的就更多了。
平时我们总是吆喝没时间学习,你看,时间多是这样无声无息浪费掉的。
花了大量的时间就得到这么一点收获,这样的时间很不值钱。
02
最近在电商行业爆出一条择偶标准,那就是找女朋友不能找连衣裙客单价低于128的。外行可能不了解这128是什么意思。有一位业内人士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连衣裙客单价低于128属于低端人群的消费区间,这个群体会有较高的比例的人,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在讨价还价、售后问题和退换返现上。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商家的运营成本。
看完很扎心,可是仔细想想事实就是如此。
虽然最后淘宝澄清并没有这条线,但还是掩盖不了一个事实:穷人的时间是不值钱的,越有钱越不愿意浪费时间。
有钱的人都将时间放在了怎么赚钱上,没钱的人都将时间放在怎么省钱上了。长此以往差距自然就拉开了。
早上坐公交车上班的时候,经常看到很多老年人倒两班公家车去市场买菜。那里的菜价也就比家门口的超市便宜几毛钱。以前很不理解他们:就多花几毛钱的事,干嘛费那个劲倒公交车去买?
现在明白了,时间他们有的事,但是钱就那么多,省一点就是一点。
很多时候,我们越没钱就花更多的时间计较,结果浪费了越来越多的时间,收获却寥寥无几。
03
只有将时间用在投资自己身上,自己的时间才会越来越值钱。然而现实是很多人下班后宁愿去搬砖,也不去通过学习提高自己。
以前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能受得了生活的苦,却受不了学习的苦呢?”
这都是因为没有及时得到正面反馈导致的。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是看不到成果。有个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说的就是不管在哪个行业,要想达到大师级别的水平,至少要练习一万个小时。
这还不算,万一再遇到个瓶颈期有时还会后退,没有奖励的反馈,我们很难坚持下去。
而生活再苦,也有轻松的时候,也有收获的时候。比如说你上班很累,但每个月都发工资,这就是收获。有了这种正面反馈,我们就更容易坚持下去。
虽然经历了长期的进化,我们的本质还是“及时行乐的猴子,”追求开心和娱乐是生命的本能,当我们的大脑获得满足生命本能的反馈时,就会分泌出多巴胺产生愉悦感作为奖励。
所以当你拿到了工资,或者是放松下来刷手机,都是在满足生命的本能,这时大脑源源不断的分泌多巴胺,我们就一直在愉悦的心情当中。
然而这种刺激多了,大脑的敏感度就会下降,多巴胺分泌减少或者是不再分泌。这也就能解释突然涨了工资,我们只会高兴那么几个月,过后就不再有很兴奋的感觉了。要想大脑再分泌多巴胺,只有加大刺激强度,时间长了大脑一旦形成依赖,就上瘾了。
所以说不止游戏、毒品会上瘾,我们玩手机、扫红包、讨价还价同样也是会上瘾的,追究起来,原因是一致的。
04
要想使我们的时间值钱,那么我们自身要先值钱。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停止浪费时间。
明明知道刷手机、玩游戏是浪费时间,那么有没有办法不让自己沉溺下去呢?
前面我们也说了,这是由于玩手机、打游戏时刺激大脑产生多巴胺作怪的。要想戒掉打游戏,那么就要找到另一种能使大脑分泌多巴胺的事情来做。
其实对于大脑而言,最好的体验就是主动分泌多巴胺。与通过打游戏直接刺激大脑比起来,这个过程更能产生愉悦感。
那么什么样的过程才能使大脑主动分泌多巴胺呢?
那就是“苦尽甘来”的过程,尤其是你完成了一件自己都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这时成就感最强,愉悦感也最强。
比如你读完了一本难懂的书;一直很怕水得你学会了游泳;又或者是考取了一个含金量很高的证书。
这些虽然过程很艰苦,但是一旦完成绝对会给你带来新的体验。就好像我们在健身房挥汗如雨,最终拥有一个完美的体型一样。
时间长了,自律也会成瘾的。
所以从现在开始,卸掉手机里的抖音、王者荣耀,在家里布置一个温暖的小窝,只要有空的时候就读几页书。时间久了,你读过的书,总有一天会给你回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