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开始我们的分享时间,欢迎大家参与并互动。
在成长过程当中,经常会听到导师提到感受身体,那感受身体与成长有什么关系呢?
此处的感受身体,是指一种广义的感受,包括: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品尝,身体感,都称为感受。成长需要充分使用和发展我们所有的感官。
心智成长和心灵成长需要一个基础,就是感受(六识)的发展。身体是感受的承载体,我们通过身体的感受,获取有关外界(包括内在)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辨识,来发展我们的心智和心灵;
人在很小的时候,是通过各种感官获取信息,来探索世界。当感受到时,他就会对这个感受有一份深切的体会,当这个感受持续性获得,并与外在健康互动,他就会对这个感受建立起正确的认知。
例如小孩饿了,他是通过饥饿感受体会到饿的,那时他不会真实恰当的表达饿,也不能主动满足自己饥饿感受带来的需要,那他会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或哭、或闹、或其它特有的动作,来吸引我们关注,当我们恰当地给予孩子的这份感受正面的、合适的回馈之后,孩子的对感受的认知就建立起来。如果我们不去理他,或者说我们用不恰当的语言去评判他、批评他、取笑他,他对这个的感受就会建立一种扭曲的认知,就会产生限制性信念。反过来,这些限制性的信念也反作用于身体,干扰我们身体的感受,使我们感受变得越来越粗糙或麻木。所以感受里有我们最深的本源需要,有我们头脑的期待和执着,有我们的情绪和故事;我们的成长就是需要去看见和放下这些执着,去面对和接纳这些情绪,去恰当回应这些需要,才能真正达到身心灵成长。
举个例子,这是发生在我家孩子身上真实的故事:我家老二小时候,是老人帮着照看,他每次拉臭臭时,老人总无觉知地以一种似乎嫌弃又开玩笑的方式说:哼,好臭啊!次数多了以后,老二就不大喜欢拉粑粑,每次都憋的难受还是站在那里,双脚夹紧左右摇晃。后来我每次陪老二拉粑粑都说一句:拉粑粑的宝宝是健康的宝宝,他才逐渐转变过来,还特别喜欢主动去拉粑粑。
这就是身体感受与成长关系的例子。当给予小孩对感受恰当的回应,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对感受的正确认知,支持他成长;反之,就会产生限制性信念,阻碍他成长。我们其他的感受也是如此,都需要建立对感受的正确认知。
特别曾经长时间的在不健康的环境下生活的孩子,他容易产生一种发展性创伤,使得他对感受没有正确认知,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那些限制性的信念,慢慢的会转变成他的潜意识,他可能完全意识不到,但是他的行为、思想、意识,都被潜意识影响一生。这些曾经的过往伤痛,如不经某种疗愈释放,身体的记忆从未忘记。
成长是做什么呢?就是要去松解我们的曾经的限制性信念,疗愈我们的过往伤痛,发展我们的智慧。换句话来讲,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形成各种的限制性信念,以此我们形成不同的个性或人格模式,都需要带着觉知去看见和疗愈。
这些限制性信念,如通过逻辑思维分析,其实容易把我们带入头脑误区,难以分析出来,并与我们的生命发生关联。但是有一条路是可以直接找到这个限制性的信念,那就是通过感受;当事件发生时,当我们身体有情绪波动时,通过身体感受把我们带入临在,链接生命底层;通过身体感受来回看本性上蒙蔽的灰尘——限制性信念,那么我们就能够实现真正的成长。
我们的认知如果是脱离实际,那这个认知至多是头脑的知识,甚至是谬见,不是一个正确的、恰当的认知,更不会转变成我们的智慧。就如我们人类的三大基础情绪:愤怒、悲伤、恐惧,我们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对这些基础情绪的感受有多深?对他们的认知有多少?需要打一个问号。
不是感受很神秘,也不是情绪很神秘,而是对情绪习以为常,且容易陷入情绪,不会真正的、全身心的投入去感受,而对情绪感受不深入,就浮于表面,而看不到真正的生命本质,就制约了身心灵成长。
所以我们不管是要松解曾经的限制性信念,疗愈内在伤痛,还是健全我们的心智、提升我们的心灵,都是需要去做持续性的、基础性的工作——感受自己,今天就分享到这。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