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观察孩子的“天生气质”?
孩子越小,越容易观察,特别是在0~3岁这个阶段。
孩子长大后,反而因为开始模仿父母或模仿喜欢的人,使得性格的表现有了更多后天的成分。其实,当我们有知识储备时,只要足够细心,孩子成长的每个环节都是能够反映出天生气质的:他怎么学爬?怎么学走路?怎么学说话?怎么交朋友?从而可以观察出
怎样根据“天生气质”因材施教?
1、优点里发展,缺点里学习。(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面对缺点要放平心态慢慢引导,面对优点要借力发挥为长项)
2、避免贴标签(自己默默观察、留意就好了,鼓励孩子在自己的优点部分积累自信和成就感,在缺点部分引导学习。避免说“你就是粗心”,“你就是调皮”……等词语。用“粗心”“调皮”这类词语,就是贴负面标签了)
3、根据孩子的气质类型,给他最需要的营养。(很多多子女家庭中的孩子,每个孩子的性格都大不相同,要细心的观察,根据不同气质类型提供不同的“心理营养”才会让养育过程变得更加顺畅和轻松)
人的天生气质可以分为4大类型:乐天型、忧郁型、激进型、冷静型。
【乐天型】孩子的性格特点:积极乐观、人际高手、喜爱享受、渴望肯定。
【乐天型】孩子主要需要的心理营养是:重要他人(主要养育者)对孩子的肯定、赞美、认同。
养育【乐天型】孩子需要怎么做呢?
1、一定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乐天型孩子的眼里,其他的东西、事物道理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他只在乎人)
2、学会打温情牌。(在和乐天型孩子相处时,如果能学会用温暖的情感引导他,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争执。如:妈妈很在乎你,非常爱你,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3、引导孩子提前做好计划,和引导孩子为自己选择的负责任。(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多想、多找资料,做了决定和选择,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4、从小引导孩子对金钱的管理和规划。(如:从小可以看金钱启蒙书,财商/管理启蒙书等)
【忧郁型】孩子的特点:敏感细腻、深刻专注、完美主义。
【忧郁型】孩子主要需要的心理营养是:无条件的接纳;重要他人(主要养育者)对孩子的肯定、赞美、认同;示范、榜样。
养育【忧郁型】孩子需要怎么做呢?
1、充分的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接纳;满足孩子对安全感的需要。
2、情绪梳理。(因为忧郁型孩子很容易吸收来自外界/家庭的负面情绪,容易把自己和爸爸妈妈的痛苦、悲伤捆绑在一起。这时我们应该要认真、耐心倾听他,为孩子提供很好的情绪疏导;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者把情绪画出来、喊出来、唱歌、跳舞、亲子游戏等等,通过各种方法发泄出来都可以)
3、用包容心、耐心、爱心、去无条件的接纳忧郁型孩子在人际交往上的不足,正确引导孩子看到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把焦点放在他人优点上,忽略缺点。
【激进型】孩子的特点:目标感强,意志坚决,天生领袖。
【激进型】孩子主要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健康的示范、良好的榜样;重要他人(主要养育者)对孩子的肯定、赞美、认同。
养育【激进型】孩子需要怎么做呢?
1、主要养育者,重要他人要以身作则,做好健康的示范、做好良好的榜样来帮助孩子建立是非观和道德观。
2、激发同情心。(引导从小学习多帮助人,多照顾比自己弱的人,主要养育者多以身作则示范,做榜样带孩子真诚的去帮助他人那就再好不过了)
3、放弃控制欲。(激进型孩子最忌讳遇到掌控型父母。激进型孩子的生命力特别强,非常有主见,父母只需要支持孩子,肯定孩子就行。如果父母一味的阻挠,会让激进型的孩子变得非常的有破坏性,如:打人啊,欺负比自己小的人啊,在家被控制了表面很乖巧,但在外面他可能会偷偷的搞破坏,欺负他人等)
4、要提供足够自由的发展空间,除了大是大非的价值观问题。在孩子认定的方向上,都要积极给予正面的支持。否则,面对违背本心的强压,激进型孩子,只能以异常强大的破坏性力量和父母对抗,两败俱伤是必然的结果。(写到这段,让我想起身边很多人,很多孩子,他特别的聪明,行动力也强,创造力,想象力等各方面都很好………但,唯有一点就是人们常说的不服正业/叛逆等,其实这种孩子是激进型孩子,他遇到了一个掌控型的父母/养育者,各种创意、各种奇思妙想,被父母、被主要养育者过度打压,而造成的破坏性力量,这股强大的生命力通过阻挠,被迫流向破坏性的方向)
感慨:好心痛,好可惜,浪费了好苗子……
【冷静型】孩子的性格特点:天生小心谨慎、温和稳定、擅长思考。
【冷静型】孩子主要需要的心理营养是:无条件的接纳,接纳孩子的各种慢;重要他人(主要养育者)对孩子的肯定、赞美、认同。
养育【冷静型】孩子需要怎么做呢?
1、条件的接纳孩子各种的慢,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思考和准备。
2、多给肯定。多在他做得好的时候认可他,表扬他;通过正面肯定的方式,激发孩子积极行动的动力,让他变得比较有力量,比较有行动力。
3、鼓励表达感受。可以从小引导孩子表达感受,多用情绪词,感受词。还需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表达的环境,避免打击(如:“这有什么好哭的?”“男子汉,这点事还值得生气吗?”等,这些是打击)越打击,孩子就会更加觉得表达感受不被接纳,不够安全。
多问孩子,“你是不是觉得很生气?生气是可以的,每个人都会生气的”
“摔跤了,是不是很疼呢?”
“是不是很难过?……”
“是不是很伤心?……”
“是不是……”
你觉察出自己孩子是什么类型的了吗?
请认识孩子,因材施教!